生成式AI教學分享 提升學習成效與減輕老師負荷

生成式AI教學分享 提升學習成效與減輕老師負荷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24-05-22 15:01:29

教學發展中心於5月17日上午邀請宜蘭中山國小林穎俊老師,分享生成式AI在教學中的實踐,林老師在授課之餘不斷學習新科技,致力於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曾於多所大學發表應用生成式AI使用的方法與心得。本次講題為如何應用AI提升學習效率,及減輕老師負擔。

ChapGTP4.0於今年五月推出對話功能,AI在螢幕中化為真人,並提供即時反饋,首先,林老師播放一段ChapGTP4.0測試影片,影片中由生成式AI指導學生如何算三角函數,在教學過程中,AI不但能一步步引導學生解題,還能適時給予鼓勵和反饋。由此可見,未來在教育界引入生成式AI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協助教師盡可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我35歲以後出來的新科系,對我來說也是全新的,但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並教導學生如何使用」林老師如此說道,生成式AI的出現,不只是帶給教師新刺激,也挑戰學生思考模式。以往臺灣教育總是引導學生回答特定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較少鼓勵學生多元思考或發問,導致學生其實不太知道如何問問題。

舉例來說,在宜蘭中山國小的某次期中考,穎俊教師在考卷上出了需要學生提問的加分題,只要有回答就可以得到額外的十分,但卻只有1/3的同學作答。進一步了解學生不願作答的原因,有學生提到太累、不知道要寫什麼,顯示出「提問的能力」是這個世代的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然而,若要成為很會使用AI的人,必須要很會問問題才行。針對此一問題,林老師提出了向AI提問的SOP,期許能讓學生們能讓生成式AI成為他們的家教老師,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生成式AI必須透過提示(prompt)來完成應答,針對提問的方式,林老師整理出五元素作為向ChapGPT發問的必要元素,分別為任務(task)、角色(role)、佚代(iteration)、參數(parameters)、輸出(output)。首先,要具體說明發問的情境與脈絡,讓ChatGPT清楚它所要執行的任務。其次,須說明ChatGPT所扮演的角色,如:老師、學生或演講者等。其三,對話式的AI可透過追問來產出更好的答案,因此要多提供資訊讓它理解你想要的是什麼。其四,詳細及明確的參數能讓ChatGPT產出更高品質的答案,如要引用特定理論或模型來說明。最後,要明確表達輸出的目標、對象及格式,會讓產出的東西更接近自己的想像。

「AI會改變學校教育嗎?」林穎俊教師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會很快就發生。在ChatGPT語言模型中,中文有相當大的局限性,訓練量只佔總體的1%,使得模型訓練成效有限。談到未來融入AI的教學,林老師強調,應該要具備以終為始的思維,去思考希望孩子們具備什麼能力,進而反推該如何教學生使用AI。舉例來說,希望學生們提升批判思考的能力,就可以從教他們辨別AI的回覆是否正確開始。對教師而言,如何提升自己與學生的AI素養是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在教育界對學生與教師開放使用生成式AI的限度更是全世界都在討論的議題。最後,林老師對未來教學方式的想像是「一方面深化人之所以為人,無法被取代的能力;一方面加強人類善用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發展中心本學期還有一場AI知能系列講座。誠摯邀請校內(外)各系所學生及師長踴躍報名參與。詳細活動資訊請見中心網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撰文:校園記者東亞114莊馨予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