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貞老師(英語學系)

吳美貞老師(英語學系)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21-01-29 09:50:01

楷模的建立教師種子的埋下

提到自己求學歷程的恩師,美貞老師馬上想到了兩位令他印象深刻的老師,第一位是高中時期的化學老師,第二位則是研究所時期遇見的教授。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為甚麼是化學老師?」美貞老師開頭便點出了我們的困惑:身為一個文科學生,卻對理科教師有深刻的印象呢?「我的化學老師在實作與理論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也透過生動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在實作的部分也毫不馬虎。」在晦澀理論及實作能夠取得平衡,甚至進一步吸引全班學生的目光,化學老師在「引起學習興趣」的努力,使美貞老師印象深刻,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成了美貞老師相當注重之處。研究所時期的恩師,是在「研究方法」課程上相遇的,這位教授與化學老師擁有同樣的特質,一樣在引起學生求知興趣上煞費苦心,並在課程的設計上盡可能的多元化,「多元教學」也成為美貞老師在教學道路上十分重視的一環。

教師魂的萌發及茁壯從求學到教學

「其實成為大學教師,完全就是意料之外的計畫。」大學時就讀商學院科系,畢業將至時毅然決然地選擇攻讀語言教育的研究所,美貞老師回望自己的求學階段,還是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家人對我的決定很驚訝,但其實當時最驚訝的是我」在經商為主的家族中,美貞老師是第一位選擇踏上學術道路的成員,博士畢業後便回到台灣任教。會來到師大任教也是偶然的邂逅,原本在應用英語相關科系任教的老師,希望能夠將自己的英語教學專長產生更多的影響力,才輾轉來到師大任教,希望能夠以一己之力對英語教育有更多的改變。

        來到師大後,也發生了許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講話『直接』一直是我的習慣,甚至還有學生說我的眼神充滿『殺氣』。」美貞老師在課堂對學生的回饋以犀利著名,針對學生的報告或是發表的成果總是能夠直指問題之所在,但這種俐落風格也並非是每個學生都能夠「招架得住」。

        美貞老師分享某次與學生討論論文的經驗,老師一如既往的給出犀利回饋,學生卻以嚎啕大哭回應老師,老師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無心,對學生也會造成心情的影響。「我也試著改變自己的回饋方式,在給出修改建議前,先稱讚學生值得嘉許之處。」回饋方式的修正,也使得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更加親近,學生也更能明白老師的犀利回應,始終伴隨著一種對學生的期許及鼓勵。

教學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

教學、服務、研究,三者作為大學教授需要兼顧的領域,美貞老師在這三者的平衡也有自己的心得。「教學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事」。美貞老師對教學總是熱忱滿滿,也花費許多時間在課堂活動的設計。每當有機關或學校邀請老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他也不吝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跟高中端亦有許多英語教學的合作,對教學的愛,不只是自己的課堂,也可以透過各樣的服務及教學合作看見美貞老師熱愛教學的心。但在現行的大學教師體制下,研究也是大學教師必要的使命,美貞老師也不斷的調整三者比重,找到自己的步調,繼續努力。

        如何精進自己的教學也是美貞老師十分關注的課題。老師分享自己參加「電腦輔助教學」工作坊的動機:「一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對這個領域還是太陌生了。」上學期因為配合防疫措施,實體課程都轉為線上教學,線上教學軟體的使用,對美貞老師是一大挑戰,教學軟體的選擇,硬體設備的安排,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測試及修正。

        「最不習慣的地方,是要一直盯著鏡頭說話。」當教室中一雙雙眼睛變為電腦螢幕上的鏡頭,適應的過程真的讓美貞老師感到頭痛。實體課程精進的部分,美貞老師從課綱設計,到課堂活動的規劃,都有自己的步調,也考慮申請教發中心的「教學精進計畫」或是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作為教學精進的輔助方式。

教學不是一條康莊大道,只能不斷自省

教學現場如同一個恆動的風景,各種資訊的更迭、學思的更新,都會使得風貌大不相同。美貞老師期許自己「Be Reflective」——在瞬息萬變的教學現場,透過自省、反思來站穩腳步。透過自我反思,不斷能夠更清楚知道自己的教學方向,也能夠對課堂的呈現有所幫助。

      連年開設同樣的課程也許令人疲乏,但透過課程內容的求新求變,一樣的課程也迸發出新的能量。美貞老師在面對課程時,始終以「大方向的探索,小地方的修正。」作為應對方式,他認為只要能夠保持這種開放態度,不論是教學的心態建立或是課程的規劃設計都能有所提升,也應更勇敢地跨出課本上的知識,課本之外的學習也是重要的一環。

        「教學並沒有所謂的「固定公式」,只有不斷改變,才能有所成長。」美貞老師充滿自信的說。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自信,使美貞老師在教學道路上站穩腳步,跨過遭遇的每個難關,邁開步伐且大步前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