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靜儒老師(教育學系)
發佈時間: 2021-10-20 15:06:12
學習路上的甘與苦,都成為祝福
談起靜儒老師的學習歷程,一路上遇到的老師百百種,不管是開心的或難過的,現在回望都成了自己的養分。國小時遇到某位導師,對自己的影響十分重大。那位老師雖然年輕,但對學生的要求 十分嚴格,處罰對當時的學生也是十分難受。「我覺得他並沒有很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把那樣的情緒轉向傷害了學生。」靜儒老師這樣說,只因某一次沒有攜帶應該要帶的東西,就收到了十分嚴厲的處罰,那樣的處罰對一個小學生無疑是重大的壓力,從那個時候,靜儒老師就開始思考,思考一個好的老師應該要有的模樣,從小學就開始追索身為教師的使命是什麼,直到現在仍是如此。
高一時的國文老師則給了靜儒老師另一種收穫,「他對學生的關心是非常豐富的,十分的溫柔且細膩,對學生而言那種關心是非常難得的。」回想起當時的時光,靜儒老師滿是感謝。也因為遇見這樣的老師,讓靜儒老師開始教師應有的特質,這樣的溫柔、細膩,不只是在教學現場,在待人處事上也是十分保重的特質。
來到教學基地,多元環境獲益良多
「能來到臺師大這個教學基地,對一個以教育為研究志向的學者,是十分幸福的事。」討論到初到臺師大的心境,靜儒老師也有許多心得。面對到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學生的特質也有很大的變化。「教育系的同學很認真,也具有很強的學習意願」面對到這樣的學生,也讓靜儒老師在授課的過程有很深刻的感受。作為初來師大的教師,面對不同的環境仍然有些不適應,但隨著心態的改變,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以學生作為教學出發點,也得到了更穩定的心態,面對未來,能夠穩健的前進。
「教發中心一直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對教師真的十分重要」討論到教學資源的問題,靜儒老師認為教發中心一直是教師的後盾,不論是在教學精進,或是跨域教師串聯上,中心一直都給予教師許多協助,是教師十分重要的助力。
教學並非一人所及,而是眾人為之
「課程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個課堂的完成,除了教師之外,也仰賴課程助理的幫助。TA如何與老師共同規劃課程,並在課堂中付諸實行。靜儒老師十分重視與TA的互動,與TA的關係不只停留於課程,也會與TA們組成社群,共同討論教學的問題及想法。「比起教師與助理,我們更像一個團隊。」以團隊為組成的初衷,將原先師/生的關係轉換為更加靈活的團體,並透過新、舊TA的互動、討論,使教學成為眾志成城的志業。
除了與TA的團隊之外,靜儒老師亦在教育系與其他老師共同開設課程,教師間有良好的溝通及合作,才能讓合授課程有最好的效果,但教師各有自己的行程規劃,如何串連教師,讓教師間能有更好的教學默契,成為了這堂課程的關鍵。「雖然不容易,但只要大家有共同的目標——給學生最好的課程體驗,就會更容易去組織這個課程。」雖然需要注意、顧慮的地方很多,但靜儒老師始終保持樂觀,也明確的了解課程的使命為何。
面對瞬息環境,心態的維持最為重要
提到目前瞬息萬變的環境,靜儒老師仍然樂觀看待。「我覺得與其去怪罪大環境,不如思考我們能在現在的框架下做什麼。」疫情之下的授課型態改變,如何將線上課程的效果發揮到最大,是靜儒老師的一大課題。
「比起找到一個方法,我更期待創造一個『工具箱』。」工具箱是指當面對到不同環境,都可以從中提出一個解方,以更多元的方式,來面對未來的挑戰。以線上課程為例,授課平台都直接影響到課程的規劃跟效果,什麼平台適合播放影片?什麼平台適合分組討論?不一樣的要求應對了不一樣的程式、平台,而靜儒老師就像是一個聰明的使用者,隨時拿出一個工具來面對不一樣的課題,但這樣的得心應手,背後也有我們難以窺見的煞費苦心。
與TA各樣的嘗試程式使用的方法及時機,其實是需要很多的時間及努力,程式各有優點,但也各有其限制,熟悉程式更是不易之處。面對這樣繁複的作業,我們也非常想知道靜儒老師是如何沉住氣,繼續嘗試?
「過程當然很累,但不管怎樣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要的是一個如何的學習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保持新鮮,保持熱忱,靜儒老師就像一個穩定的跑者,定睛目標,向前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