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能老師(國文學系)

徐國能老師(國文學系)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21-10-20 15:17:54

教師就像燈塔,循著光向前不至迷失

        談論到教師的價值,國能老師認為其中的意義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會在一生中反覆應證,成為了自己的收穫。「老師像燈塔一樣」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說法,是連小學生在作文中都會寫出的句子,但這個比喻的意義,是在人生遇到困頓、徬徨的時候,才會不斷被彰顯的。

        「老師在學問上固然教我很多專業和研究方法,但他對學生的包容和關心,願意傾聽的態度,我覺得是最讓我感動的。」陳文華教授是國能老師研究所時的論文指導教授,除了學術上面的指導,更深刻的師生情誼在於教師對學生的包容、關懷、傾聽,這樣的關係建立也使得作為學生的國能老師感到被接納。當師生的隔閡被打破,兩人才能有更好的溝通、對話。「如何打破師生之間的隔閡,讓學術思想能自由交流,不必有所畏懼、遲疑,是大學中很重要的一環。」陳文華教授除了是國能老師學術上的指導者,也成為教師形象的楷模,如何作為一個走在前頭的人,卻又時時照看後生,「教師如燈塔」的意義就在這裡顯現。

教學」為經國之大業,師大責任重大

        「我熱愛校園,校園包含了對真理的追求、道德楷模的樹立和人生美感的培養。因此能在大學教書,無疑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談論到任教這件事,國能老師對校園充滿熱忱,彷彿教師的使命是他的天賦。對校園的想像也不只是停留於腦中,也毅然決然選擇成為大學教師,投身校園,將對校園的願景實現於師大。

        選擇於師大任教,國能老師也有很深的心得,以及願景:「師大是培育師資的重鎮,很希望我能帶給台灣教育和整體社會,一點進步的希望和力量。」師大作為教育基地,而教育又直接影響台灣社會的發展,這個責任無疑是十分重大的,但國能老師也從這樣的任務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及方向,試圖以自身的力量去推動社會前進,而介入社會的方式,正是教育。

        在教學的過程,也有令國能老師印象深刻的故事。老師在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時候,遇見了一位同學,那位同學坐著電動車,面對生活的不便卻又十分樂觀,在課程的報告,那位同學分享了瑞典童話大師林格倫的《黃昏國度》,描述無法行走的男孩,在黃昏將臨之際,隨著百合掃帚先生飛行在斯德哥爾摩的上空,發現城市與生命之美。

        「那是我聽過,透過文學,對生命詮釋得最幽深的報告。」國能老師想起那個課程報告,再次體會到文學與生命的關係,作為一個文學學門的教者,文學的意義一直是關乎生命、貼近生命的,而這位女同學的報告又再一次讓國能老師再一次被提醒。「其實我什麼都沒教她,她卻教了我欣賞世界、欣賞文學和完成人生夢想的大學問。」國能老師回憶起這件事,還是十分感動。

教學的合作,價值的交流

        如何於教學、研究方面與他人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是許多老師關心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國能老師也有一些想法。「我希望我的TA能實際觀摩從課程設計、教材編纂到教學執行的每一個環節,這樣他們未來去當老師,才能有所依據。」雖然國能老師目前並沒有與教學助理合作的課程,但討論到教學助理的定位,國能老師期盼助理能夠像一個教師一樣,從課程設計、教材編纂、教學執行等等都需要學習觀摩,也讓後續他們實際操作時能有更全盤的認識。

        關於與其他教師的合作,國能老師認為「合作不是一人做一半,而是一人做兩人的事。」合作不單是事件本身,要考量到的問題遠比想像的多,同時須考量到對方會如何互動,其中的思考、方法亦需要採納,最重要的是,合作當中需要反覆思考自己的定位為何?是否要介入其中?

挑戰與日俱增,仍須以不變應萬變

        面對到愈發艱難的時局,以及教學制度的快速變換,國能老師仍處之泰然,也向我們分享了三個「不變」:一是對本科學術的熱情;二是對社會的責任感;三是對人的愛。

        有了學術熱情,才能有足夠的研究動能,亦能回應到教學。責任感對於教師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特質,國能老師舉了線上教學的例子,面對到不得不更動的上課形式,便需要去學習如何因應,這個過程,責任感無疑是最重要的;「對人的愛」更是三個之中,最觸及教育本質的一項。

「無論討論的是甚麼科目,當我們對人有了真誠的感情,便願意真誠的付出自我,教學,就是建立在這種付出上。」愛的本質先於教學,成為了教學最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國能老師深諳此理,也貫於其道。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