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授課課程如何進行學習評估?讓柯琦老師說給您聽

英語授課課程如何進行學習評估?讓柯琦老師說給您聽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22-10-17 10:51:5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本學期第一場英語授課知能工作坊在10月11日舉行,由本校師資培育學院柯琦老師以「英語授課課程評估 (EMI Assessment)」為主題,分享在英語授課的課堂中,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本場首次以實體及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克服場地限制,並透過線上互動應用程式,讓現場與線上的與會者皆能與講師進行互動。工作坊參與人數達122人,本校與會師生擴及到不同學院與系所,校外與會人員亦佔近半數,比例創下新高。

        在這次的工作坊中,講者柯琦老師以「EMI評估素養 (EMI Assessment Literacy)」的四個面向為主軸,並以自身的課程為例進行說明。首先在情境與政策規定方面 (Context and Policy) ,柯琦老師強調學習評估的目的在於確認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在考倒學生,因此,評估的方式應該依據想達成的結果來規劃。在語言所扮演的角色方面 (Role of Language),在EMI課堂上,重點是課程內容而非語言,若學生因語言受限無法在測驗時展現所學,教師可參考多模態教學法,調整學習評估方式為口頭發表、海報製作、紙本報告等。在學生需求方面 (Students’ Needs),教師在授課及學習評估時,需要瞭解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困難及需求,並提供解決辦法,因此提出非典型評分方式,在平時作業可依據課程目標,設定明確的條件,以「通過」及「不通過」進行評分,讓學生瞭解哪些部分需要再加強。在期末成績,講者參考布盧姆分類學 (Bloom’s taxonomy),設計出整合、分析、應用及理解等四個程度層次,看看學生可以展現何種程度的能力並進行評分。EMI評估素養的第四個面向是形成性評量 (Formative Practices),意即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且從評量結果適時調整課程內容,可使用即時反饋系統或Think-Pair-Share活動。在演講的最後,柯琦老師強調,評估不只是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同時也能看出教師的教學是否成功、是否有需要調整之處。

        下一個場次的英語授課知能工作坊將於10月26日在教育大樓教201演講廳進行,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張心瑜助理教授進行實體演講,精彩可期,歡迎報名參加。詳細活動資訊請見教發中心網站:https://ctld.ntnu.edu.tw/emi-workshop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