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你我,一起不孤單」─同儕觀課與回饋諮詢討論分享會

「教學有你我,一起不孤單」─同儕觀課與回饋諮詢討論分享會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20-10-26 16:06:4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在10月7日於樸102舉辦109學年度第一學期「同儕觀課與回饋諮詢討論分享會」,透過教師同儕的合作,提供新進初任教師多元的觀點,重新省思自己的教學歷程,增進自身的教學專業知能成長。本次分享會邀請數學系林延輯老師、師資培育學院吳淑禎老師及歷史學系王麒銘老師來分享同儕觀課的心得與經驗。

教學回饋 快速認識師大
教務長劉美慧表示學校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相當重視,挹注許多資源,目的就在於教師教學品質精進,本次活動透過分享者無私地分享,相信在場的老師都會受益良多。教學發展中心林子斌主任說明同儕觀課最主要的目的就在精進教學,重點並非給予評價,而是在經由觀課改進教學,教學改進就是自我的專業成長,相信新進初任教師透過與兩位教學諮詢教師的對話,能更快進入師大教學的情境、了解學生學習型態,讓教學更快上手。

教學相長 從觀課互相學習
延輯老師首先要新進老師不要因為要被觀課而緊張,同儕觀課實為透過教師支持團體讓新進老師教學發揮,教學諮詢教師提供經驗,讓新進老師教學更有效,並以108學年度其擔任教學諮詢教師所觀課的兩門課程分享其心得,例如:環教所林老師為研究所的課程較多個人報告及小組討論,教室參與度的面向就很重要;歷史學系王老師為大碩合開課程且為全英語課程,英語表達及學生對英語的接收程度就很重要,由此可知,根據不同型態的課程,所觀察、重視的面向不同,老師也提供一些入班觀課的小技巧給在場的老師:可攜帶小本子簡單繪製教室配置並將上課流程忠實記錄,後續討論可根據紀錄的內容進行討論,最後老師也提到同儕觀課並不是只有新進老師受益,其擔任教學諮詢教師也從中獲得啟發,並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淑禎老師分享以「『觀課』你有哪些聯想?」為開頭讓與會的教師思考,其認為觀課的重點不是在評鑑老師,而是在幫助老師,而臺師大的觀課屬成長模式+同儕合作模式,教學諮詢教師為教育的專家,透過新觀點的提供及成長的角度來幫助新進老師,也因為每一位老師各有特色,透過觀課可以看見每一位老師的精彩,老師也分享到他從觀課中拓展跨領域的視野且增加同理心,也瞭解到透過觀課可以彼此成長對話,讓教學更順利,最後以「It ok to not be ok(即使不好也沒關係)」勉勵在座的老師,因為,老師或學生,都是永遠的learner,跟著時代改變與學生的需求,在教與學中再學習再成長。

另一視角 陪伴專業成長
麒銘老師以新進老師的角度,認為新進老師角色及心態的轉換很重要,其透過先前被觀課的經驗,改變了上課方式,因為這兩學期以來的教學,讓其瞭解學生的構成及其知識背景的不同會影響教學成效,也因此每次上課都想像後面有兩位教學諮詢教師在觀課,且學生亦為其授課的觀察者,藉以鞭策自己,持續精進教學。

會議後討論師資培育學院張素貞老師亦分享三點,首先是以學生為主體從思考如何教轉為思考如何學,以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讓學生發生學習,學生會更加投入課程中;再來是善用MOODLE內建功能,讓教學更有效率;最後加入社群,因為有在社群內可相互依偎、跨域教學並且共同把困境變能力。而臺師大有越來越多老師重視教學,教學跟學生有最直接的關係,相信臺師大的教學會越來越好。

教學發展中心自105學年度推動「同儕觀課與回饋制度」,鼓勵教師透過參與彼此課堂並相互回饋。為了讓更多教師從觀課共學合作經驗中受惠,從107學年度起,許多教學深受肯定的老師紛紛開放教室,至今已發展成與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共同策劃的三校跨校觀課,目前仍持續開放報名中。歡迎老師到這些開放教室的老師課堂上,感謝他們的無私提供,並瞭解他們在教學策略、課程設計、教材研發、班級經營、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的理念實作或小撇步,讓大學課堂流動著不只是學生知識的學習積累,也是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的加油站。

開放觀課連結

(撰文:蔡孟庭 /核稿:徐芝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