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學習輔導計畫 師生共繪學習藍圖
發佈時間: 2020-10-25 16:43:34
「晨光是老師跟學生互動比較密切的方式。」作為多屆晨光學習輔導計畫(以下簡稱晨光計畫)的參與者,擁有豐富社團及活動經歷的林同學於「1091『晨光學習輔導計畫』學生期初交流會議議程」中,大方地向大家展示他的學習歷程及與指導老師的相處模式。
林同學分享自己和老師的相處模式。他坦言自己算是自動自發型的學生,多半會事先做功課、想好問題後再去找老師討論,此舉不但明確聚會主題,也能減少老師負擔,提高交流品質。不過,他主張自己的作法僅供參考,大家可以按照個人與老師的習慣調整,一起找到最合適的溝通方式。
至於每個月五千字的計畫心得該如何產生,林同學先是表列他與老師的對談紀錄,後講述他怎麼針對每次的討論撰寫心得。他強調,心得不該為了充字數而不斷重複拼貼冗言贅句,他以為比較好的作法是時刻記錄當下的感想,以方便事後取材,如同他習慣於月底時統一整理、修改心得,而正因為他平時的累積,最終他只需要潤飾文章用詞及順序就可以完成心得,整體作業並不困難。另外,他提及自己的心得報告多重在「想做什麼」的提案及「怎麼做」的實行過程,以此彰顯計畫的意義及自己的成長。
「其實自己可以做的事很多!」談及參與晨光計畫後的收穫,林同學特別節錄〈出師表〉的內容,藉此激勵大家千萬不要妄自菲薄,畢竟他在加入此計畫前,也曾預想自己也許無法達成某些事項,但事實證明,他後來不但能如期完成,甚至還得到部分超乎想像的成果。例如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他將自己在晨光計畫的成果撰寫成論文,並因此有機會於國際研討會上用英文簡報和來自各國的與會者分享,於他而言,這便是從未預料到的成就。
最後,林同學以「一點一滴的不可能,凝聚成可能」為結語,鼓勵其他晨光計畫的參與者把握機會。他指出,有別於往常的大班教學,能與老師一對一討論並馬上得到回應是難得的緣分,特別是老師們的思維模式及處事態度,絕對值得學習。他也重申將晨光計畫與自身專業領域結合的重要性,且期待參與者們都能有所突破,發現自己的新可能。
於林同學的經驗分享後,教學發展中心林子斌主任不僅肯定林同學在晨光計畫中的表現,更表明學習心得是提供參與者反思的空間,有其必要性,「它(學習心得)會一點點累積,你會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他也認為紀錄學習歷程是參與者對自己負責的展現。教學發展中心亦鼓勵大家投稿「晨光小故事」,為自己大學學習歷程留下反思與紀錄,讓未來大學生及尚未參與晨光計畫的同學們能更了解本校晨光計畫的學習方案及具體作法。
(撰文:歷史系陳冠恩 /核稿:陳儀婷、徐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