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講會 探索AI時代下高等教育的變革與本質
發佈時間: 2025-01-21 14:00:3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於1月3日於線上舉辦113學年度第1學期「六藝講會」,吸引超過200位師生報名參加。本場主題演講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務長陳永昇教授,以「AI 賦能教學:高等教育的數位轉型與創新實踐」為主題,分享陽明交通大學將人工智慧融入教學的相關經驗與應對措施。
吳正己校長在開場致詞時介紹六藝講會的命名,取自於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不僅代表師大校徽上的六個鐘鐸,也期許老師們擁有十八般武藝、在各個領域上發光發熱。
人文關懷與人機協作的平衡,重新思考教育本質
主題演講中,陽明交大陳永昇教務長首先介紹高等教育的數位轉型的三步驟,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COVID-19 疫情的爆發和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的興起,推動了數位技術與創新方法的快速發展,也改變了教與學的模式。
陳永昇教務長強調,AI 僅是輔助工具而非替代品,我們可以運用AI 提升工作效率,但絕不能讓它們來代替我們應完成的任務,學生若過於依賴AI、缺乏基礎訓練,可能會造成學習能力下降的情況。因此,教師須滾動式調整,重新設計課程與教材,優化評量制度,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思維發展、實作能力,而非僅聚焦於學習結果。
在推動科技融入教育的同時,應保有人文關懷與批判思維。他認為,如何在教育中取得「人機協作」的平衡,是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為此,學校端應建構完整支援體系,包含建立教師培訓機制與技術支援平台等,協助教師發展AI 教學創新。以陽明交大為例,材料系的老師運用社群媒體建立虛擬學習環境,透過 ChatBot 助教即時回答學生課程問題;科技法律所的老師開發「Negotiation Tutor」與「Property Law Tutor」聊天機器人,為學生提供個人化的學習體驗。這些創新教學案例顯示,透過科技輔助創造適性、即時互動的學習場景,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表現,更展現了數位轉型對教育成效的深遠影響。
隨著學期周數縮短至16周,加上線上資源的普及,學生的學習朝向 learning on demand 發展,教師的角色也從「知識傳授者」 轉換成「學習引導者」,更注重啟發學生思考以及能力培養。陳永昇教務長強調,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並非一股腦兒將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教學精進與課輔社群發表會,展現課程、教學及學習成果
主題演講後接續進行本校113學年度第1學期「教學精進創新與專業社群計畫成果發表會」,本次共計有24件計畫之執行成果發表,包含10件教師個人計畫、14件專業社群計畫。發表會以「多語言教學發展與推廣」、「教學實務與產業鏈結」、「AI 科技應用與總整課程」、「教學研發與永續實踐」、「EMI 教材研發與課程活化」等5個主題為場次主軸,分為5場次進行成果發表,讓老師們能夠就計畫實施成果互相觀摩及交流。此外,活動亦包括本校課輔社群計畫期末成果分享,本次共有8個社群與會分享執行心得及成果。六藝講會期能從系所課程、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不同角度探討,促進教師的教學專業成長,提升教學品質和學生學習成效。
(撰文:教發中心、校園記者英語115彭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