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經驗分享會 由「課程」出發的研究新視野
發佈時間: 2022-11-01 16:34:4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10月28日舉辦申請經驗分享會,邀請休旅所方進義老師、科技系林弘昌老師和美術系江學瀅老師,分享撰寫計畫與執行心得,透過發表教學實踐成果、傳承典範的教學模式,教發中心打造共學、共好的交流社群。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鼓勵大專校院投注資源於教育現場,協助教師於課堂實施優良教案,以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並落實學校校務發展任務,活動由教學發展中心林子斌主任主持,印永翔副校長也親臨現場支持,鼓勵教師們踴躍參與計畫。
方進義老師是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常勝軍,自107年教育部推動計畫起,每年皆有豐碩成果。他帶領學生與不同機構合作,課程設計涵蓋專案管理方法、聊天機器人、擴增實境AR建立動態食譜等等,期望將學術界的貢獻與影響力擴及產業界和政府部門。
方進義老師表示,跨域的嘗試,讓學生有機會不受原有產業知識所侷限,培養職能、提升就業力,也讓學生參與全國性競賽展示成果。驗收學習效果方面,方進義老師除了透過課程滿意度、就業率之外,也會衡量合作方顧客的滿意度,以達成產學合作的雙贏局面。
「為教學而研究,在研究中進行教學。」林弘昌老師說,教師們很適合運用這個計畫資源,進行課堂行動研究,他強調,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重點有三項,一是必須以「課程」作為出發點,找到教學現場的問題,且是普遍受到重視與關心的問題。
第二是「改變教學現場的現況」,透過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媒體教具的運用,探討學生的學習歷程;三是提出具有信效度的「證明」,採取適當研究方法和評量工具來驗證學生的成效。此外,林弘昌老師也提醒在座教師,總整課程、翻轉教學和EMI雙語教學等當今的教學趨勢,都將成為未來研究計畫的重點方向。
江學瀅老師藉由先後任教於心理系和美術系的經驗,確立教學的「問題意識」,她設計一門兼具「理論、探索、應用、統整」的藝術治療與自我探索課程,並由教師分組,混合學生們的學習背景,讓美術系與非美術系的學生們合作學習。
接著再以線上匿名展覽、學生的自評和課程回饋,探究教學與學習成效的可能性,江學瀅老師認為,可以從校內的教學研究計畫作為出發點,在原有基礎和經驗上持續成長。
分享會後的提問環節,師長們踴躍發表感想。共教邏輯與程式教育組的劉建成老師詢問,能否以通識課為出發點撰寫教學實踐計畫。江學瀅老師回應,可以聚焦在「教學法」,並且凸顯「不同學生的組成」對教學而言的挑戰性,即使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學習背景,在教學上亦會碰到共同的問題。
有關預算編列與運用的問題,方進義老師推薦教師們可以多加利用數位教育工具,完善教學設備和教具,對教學會是很大的幫助。
林子斌主任說明,112年度的計畫徵件說明會將於11月4日舉辦,教發中心都會公告給每位師長,也會提供最新的期刊投稿資訊,期許教師們能有效連結教師個人研究與學生的學習培育,共同在臺師大創造豐沛的教學能量。(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婁儷嘉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