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生命,探究社會」──社會領域課程共授及教學實踐分享
發佈時間: 2019-02-18 11:12:21
為何社群?為何跨域?
作為教師社群召集人的錦雀老師,認為教師社群能夠開展各種可能性,無論是跨域共授還是同儕觀課,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儘管大學教師專業社群的發展速度相較於中小教育領域來得較慢,老師認為願意加入社群的教師們皆有心於精進教學且討論效能極高。這三年社群成員們自主自發、溫暖支持,以不同領域面向切入,彼此探究、發展實用性的知識與教材,催化跨領域課程的可能性。
教學是一種藝術,需要團隊相互扶持
從零開始建構、發展成一門結合多種專業學門知識的核心通識,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錦雀老師談及在跨域共授的歷程中,所有的行政庶務與教學實務都是靠著六位助教的默默支持,才得以順利進行。無論是在選課階段拍攝影片發布至社群網站推廣;課程中moodle課程平台建構、野外實察導覽;課後給予授課教師的教學回饋,錦雀老師非常感謝六位助教的協助,並且在分享會中邀請助教們上台,談一談他們在「公民環境素養」課程中的所學所思。
落實素養導向的大學先修課程,林口校區的浸潤式教學
在僑先部教授地理科的麗珍老師,對於林口校區師生的教與學,始終有一份使命感與關懷。
林口校區是寬廣且蘊含多元文化的校園,透過計畫申請及與校本部地理系合作,僑先部地理科組成教師社群,運用校園環境的探索,落實素養導向課程,翻轉學生的學習慣性,創造自主學習、探究的路徑,以此提升僑生素質。
學習發問;學習合作;學習探索
僑先部地理科課程地圖共分為:地理知識、地理大講堂及主題作業三大面向,鼓勵學生從知識面發問、從集體創作中合作、從校園地理實察中體驗、探索。龐大的知識脈絡,需要細微精確的設計,在地理系蘇淑娟主任及五位指導教授支持下,僑先部地理科結合五件以林口校區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模組,在地理系同學協助下,讓僑生有機會思考學習地理知識的意義──地理環境之於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命有何關聯?
麗珍老師亦邀請列席的僑先部地理科蔡老師分享另外一門課:如何在校園植物導覽中結合人文地理所重視的素描寫生,足見僑先部師長們在僑生地理課程上的投入與積極嘗試。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卻可以走得很久
一個人只能以一種角度看風景,一群人卻能提供、分享不一樣的觀看視野。教師與教師間、教師與助教間以及教師與學生間,三種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往往能使教與學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變化。
在本次交流分享會中,教發中心蔡雅薰主任談及近期前往美國,參訪高等教育教學專業發展年會的見聞。在美國,許多大學規定畢業前必須跨領域修習六個學分,十分注重本科專業以外的探索;此外,主任甚至注意到其中一份傑出研究指出:透過教學回饋的方式,對於美國大學教授在課程與教學的改革,確實有所助益。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強調橫向能力。透過跨領域的課程實踐、真實情境的學習以及教學回饋的反思,相信將會有更多元的機會,一加一大於二,幫助教學者、學習者,看見更寬廣、更全面的世界。」雅薰主任以此作結,為分享會畫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