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浪潮下高等教育的教與學研討會

全球浪潮下高等教育的教與學研討會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19-01-16 10:34:34

「我們都是來這裡接受震撼教育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胡衍南副教務長在主持論壇時下了這樣的註解,他表示經過幾小時的經驗分享與困境分析,在場的學者、教職人員們其實內心是很敬畏的,對於這目前的現況兢兢業業之外,所以在發問時間,幾乎沒有學者提出問題。「光是聽到這些分享就夠震撼了,怎麼還有心思整理問題發問呢?」這場研討會無非是為高等教育投下一顆震撼彈。

從臺灣學界的角度觀察國內的教育,這樣的眼界還不夠具有國際視野,而研討會請到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校區的Johannes Britz教授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Anna Kindler教授來透過國外學者的解析,更深入了解高等教育所面對困境。Britz教授以自身任職的大學為例,道出轉型進入蓬勃未來及消極跌入絕境的掙扎,他認為大學倒閉的原因在於不思前進,不斷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因應多變的社會體系,然而時代變了、學生也變了,除了要著眼於企業所需的人才培養,多元個體成長也勢必成為各大學教育機構成功的關鍵。透過整合和多元課程之多向管理,威斯康辛大學突破逆境,為學子們奠立一個極穩固彈跳平臺。Kindler教授任職於研究型導向的大學,她發現教育的品質卻不如研究品質逐年進步,因此提出一個重要的環節──評估與評鑑,透過學生、同事等等的反饋,教學品質的進步上會增添一個動力,但Kindler教授也表示,這個動力不必然地成為唯一改變的武器,且不保證立即見效,所以高等教育要突破的關鍵,即在如何擁抱變化以及順應潮流,品質不落人後。

緊接在專題演說之後的第一個論壇,以大學本為展現了臺灣高等教育機構的活躍,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分別使用各自的優勢打開國際化的道路。岳修平副教務長強調臺大的成就顯著,來自學生以及奠基的教務人員共同努力,所以在追求國際化的同時,還要反思是否校內各校行政真正完善、可以幫助到師生職員,如此才能向國外的菁英大學看齊。台灣科技大學的劉添華教務長展現該大學對於技職優等生的高等重視,不僅提供課後輔導基本學科,加強第二外語能力,還補助獎學金參加國外實習、競賽,為了讓大學的能見度提高,選以栽培學生和站在學生發展的立場開始。而作為私立大學,逢甲大學的王葳教務長雖表示經費壓力及資源不足,但該大學仍然讓學生有多方發展,透過專題以及跨系展示、社區經營及設計等計畫,逢甲大學讓學生成為「學用合一」的社會人,感知社會、認識社會、回饋社會。

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第二個論壇分為A、B場,由在教學現場的專家們討論實踐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方針與實例。A場次中林逢祺教授的「早讀會」作為教學實踐的其中一個好例子,透過學者講述以及養成學生早晨紀律,透過跨科及跨領域的議題共論,讓學生在早晨的氣氛裡注入更多學術氣息。師大地理系的蘇淑娟教授除了強調學生跨領域認知以外,更邀請學生進入各個縣市的地質公園,成為地理小導覽員,為遊客及居民簡介,學以致用,回饋社區及社會。靜宜大學的鄭志文副教授則歸納「創新教育」的本質,以他所任職的靜宜大學為例,學生偏好實作多過於探討理論,所以一連串的教學目標會著重於學生的操作,透過經驗深植能力,教育者則可以透過這些實作的成果反思課程設計及創新的優劣。B場次中施登堯副教授以體育學習的角度讓同業的教育者們更清楚知道實作與經驗培養的重要性,空談理論不會讓體育技能進步,施教授透過一場籃球遊戲快速理解學生的團隊合作以及身體學習基模。以「靜」為特點的國文教育不再只是靜,陳明柔教授讓靜宜大學的國文課不再只是孔孟學說,反倒藉由經驗描寫,深入校園及社區,讓學生全副武裝,有著感知能力,品嚐社會酸甜苦辣。國立成功大學的王育民教授則總結了跨領域教學的困境,但成功大學仍然要創造出無遠弗屆的「虛擬學院」,因應快速的學習及汰換,擁抱網路世界及跨國資源已是迫在眉睫。

最後一個論壇將焦點放在國際高等教育的優缺點討論,波特蘭州立大學為這次各大學學術交流的參訪教育機構,對於臺灣的教職員而言,該大學教育資源中心的目標及行動使人嘆為觀止。波特蘭州立大學已經將目標置於「2025年世界大學該如何?」,並且結合「一鍵影棚」、學生雇員、教學平臺使用普及、試卷及課程評鑑評估等等,從上至下系統化地把教育行政完整打理。臺灣的大學教育機構或許會將重點放置在教師的個人進步與教學優劣,然而波特蘭州立大學則將學習機會及成長重點聚焦於每個學生身上,讓學生知道自我價值、讓學生懂得應用,創新的改革教育不是教育者的責任而已,更是學生的自主參與成就一切。

每個場次的經驗、心得、實例恰恰回應了Britz教授與Kindler教授於專題演講中提及的事實──大學的轉型困難以及評鑑的重要,臺灣的教育機構有著一群富有教學熱誠及理念的學者及教職員們,然而缺乏來自學生的主動投入,教育的轉型將如泥淖一般,停滯不移。給了教育職員的震撼教育,同時亦是給臺灣社會一記重擊,教育改革刻不容緩,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到社會,每個階段的任務都不同,面對浪潮之下,人人要堅守信念,且腳踏實地,以期走出泥洋,迎向光亮!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