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跨世代-教師跨域合作教學工作坊
邁向跨世代-教師跨域合作教學工作坊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18-10-22 08:00:24
發佈時間: 2018-10-22 08:00:24
文/喻湘芸 (臺師大教育學系)
從T世代、π世代到近年掀起熱烈討論的斜槓青年(SLASHIE),我們可以發覺人類的知識與理想,越來越不再局限於單一的領域,而是逐漸轉向多元的領域開展,「跨領域」,這個大眾日益熟悉的詞彙,已經成為這個世代的趨勢,我們更是無法忽視跨領域為教育帶來的影響力,10月3號由教學與發展中心主辦的「教師跨域合作教學工作坊」,邀請到了來自不同系所的六位教授,分享他們在師大進行跨領域教學的經驗與心得。
從T世代、π世代到近年掀起熱烈討論的斜槓青年(SLASHIE),我們可以發覺人類的知識與理想,越來越不再局限於單一的領域,而是逐漸轉向多元的領域開展,「跨領域」,這個大眾日益熟悉的詞彙,已經成為這個世代的趨勢,我們更是無法忽視跨領域為教育帶來的影響力,10月3號由教學與發展中心主辦的「教師跨域合作教學工作坊」,邀請到了來自不同系所的六位教授,分享他們在師大進行跨領域教學的經驗與心得。
「一個炭火熄的快,一群炭火燃的久」-跨域教學的無限可能
公領系王錦雀教授目光如炬,興奮的說著跨域共構與教師社群帶來的強大力量。她提及首次接觸到跨領域合作教學,是因為要教授社會科師培課程,便從此開啟跨域共構的契機,她邀請了歷史系的石蘭梅教授和地理系的蘇淑娟教授,每個禮拜共同討論、備課,為這堂三系共開的師資認證課程,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錦雀老師提到,若是長期跨域要有嚴謹複雜的思考流程,而偶爾跨域必須要善用活動。他們累積的跨域經驗,促使她們開設跨域的「公民環境素養」通識課,讓六位教師踏進課堂進行協作教學,模擬公民會議扮演專家角色,使學生得以有更往更深的角度思考,「學生上課的眼神完全不同了」,錦雀教授說道。除此之外,錦雀老師也參與了「PBL教師社群跨域合作」長達兩年的時間,她娓娓道來教學如同一門藝術,老師就像是編劇、導演、演員,或是觀眾,然而老師自身時常看不出盲點,這時教師社群就像一群「影評人」,能夠為老師指點出盲點,幫助課程更順利的進行。
「一個炭火熄的快,一群炭火燃的久」。錦雀老師強調老師參與教師跨域社群從來都不應該勉強,但每位參與過的夥伴都是哀怨來、承願離,儘管磨合的過程是必要而艱辛的,錦雀老師還是期許更多夥伴享受教師跨域合作帶來美好的相互扶持,和跨域教學的精進驚喜。
「一個炭火熄的快,一群炭火燃的久」。錦雀老師強調老師參與教師跨域社群從來都不應該勉強,但每位參與過的夥伴都是哀怨來、承願離,儘管磨合的過程是必要而艱辛的,錦雀老師還是期許更多夥伴享受教師跨域合作帶來美好的相互扶持,和跨域教學的精進驚喜。
跨領域的美麗與哀愁-跨域教學的價值與困難
圖傳系的張晏榕教授,提到在系上實踐跨域教學的經驗,他讓圖傳系與特教系的學生合作,共同創作關於身心障礙者弱勢化與英雄化障礙標籤的短片,除此之外,他提到動畫與物理學也能擦出火花,像是如何將極為抽象的物理現象以動畫的方式進行再現。晏榕教授強調跨域相當重要,能夠讓人們學習過去學校時常忽視掉的「合作」,這是跨領域教學最重要的價值之一。
然而跨域並不容易,首先,不同領域考量的面向會不一樣,再加上不同系所,所擁有的先備知識含量的相異跟兩方地位的不平等,都會影響合作的進行,最後是師大除了通識課,其實沒有跨院開課,能夠跨域合作的機會並不多。晏榕老師認為,儘管跨域有它的挑戰,但跨領域還是必須實踐,如此才能深刻的連結「人」與「真實世界」,並和不同的領域溝通。
然而跨域並不容易,首先,不同領域考量的面向會不一樣,再加上不同系所,所擁有的先備知識含量的相異跟兩方地位的不平等,都會影響合作的進行,最後是師大除了通識課,其實沒有跨院開課,能夠跨域合作的機會並不多。晏榕老師認為,儘管跨域有它的挑戰,但跨領域還是必須實踐,如此才能深刻的連結「人」與「真實世界」,並和不同的領域溝通。
跨域教學的承先啟後-綜合領域的跨域實踐和師資培育
曾經在中學擔任輔導教師的心輔系張雨霖教授,回想起自己的經驗,說到中等教育裡的「綜合領域」必須有教師跨域社群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且近年又適逢《學輔法》通過,國中專輔教師和國中綜合輔導教師已區分開來,教師之間的合作更顯重要。
雨霖老師進一步提到,既然我們期待培育出來的教師,能在教學上有「領域教學」的本事,那麼在大學端的課程就必須互相合作並有所規劃。以心輔系來說,在綜合活動教學評量和輔導活動教材教法這兩門課上,容易有重疊的部分,所以必須要有教師跨域社群,去區分這些課程且作出有深度的調整,除此之外,心輔系也時常與人發系、公領系合作,邀請彼此的系友回到師大為學生們進行授課增能,以貼近現場教學,而三系也會不定期合辦綜合領域教材教法的工作坊,以努力實踐跨域教學合作。
雨霖老師進一步提到,既然我們期待培育出來的教師,能在教學上有「領域教學」的本事,那麼在大學端的課程就必須互相合作並有所規劃。以心輔系來說,在綜合活動教學評量和輔導活動教材教法這兩門課上,容易有重疊的部分,所以必須要有教師跨域社群,去區分這些課程且作出有深度的調整,除此之外,心輔系也時常與人發系、公領系合作,邀請彼此的系友回到師大為學生們進行授課增能,以貼近現場教學,而三系也會不定期合辦綜合領域教材教法的工作坊,以努力實踐跨域教學合作。
跨域的博雅期待-數學與文學跨界的萬種風情
卡巴列夫斯基曾說:「要成為數學家,不可能不是心靈上的詩人」。數學系洪萬生教授,說到過去科學家票戲、下圍棋、寫武俠小說,會被視為一種博雅的展現,而數學也具備多元的面向,能夠跨越人文關懷、歷史文化,和藝術創作等。其多元性舉凡數學小說如《數學女孩》、《達文西亂碼》,到數學家或藝術家的真情告白、數學普及作品乃至數學詩等所隱含的數學知識(求真),也可以按很文學的方式呈現(求美)。不論是人體比例在素描的運用、幾何學在設計的應用,還有德國怎麼利用√2這個神奇的數字來達到紙張的環保和美感的提升,數學幾乎涵蓋了真、善、美,並且無處不在。
萬生老師最後提到,新一代教師較可以模糊化學科的界線,而現在投入跨域的專家也越來越多,學習也能夠藉由跨域,超越通識的傳統需求。
東亞系的鄭怡庭老師,也分享他所開設的通識課「文學、電影中的情感經驗」,課程主軸圍繞在愛情,並橫跨音樂、藝術、美術和文學等不同領域,像是分析電影《包法利夫人》的經典橋段,學生們可以去推敲配樂的變化、燈光的濃淡到台詞的堆疊,它們潛藏的意義為何。通識課程不但是培養博雅精神的搖籃,更是實踐跨域教學重要的場域。
萬生老師最後提到,新一代教師較可以模糊化學科的界線,而現在投入跨域的專家也越來越多,學習也能夠藉由跨域,超越通識的傳統需求。
東亞系的鄭怡庭老師,也分享他所開設的通識課「文學、電影中的情感經驗」,課程主軸圍繞在愛情,並橫跨音樂、藝術、美術和文學等不同領域,像是分析電影《包法利夫人》的經典橋段,學生們可以去推敲配樂的變化、燈光的濃淡到台詞的堆疊,它們潛藏的意義為何。通識課程不但是培養博雅精神的搖籃,更是實踐跨域教學重要的場域。
跨領域的回顧與前瞻-劇場表演的跨域想像
臺文系汪俊彥教授提到,從古希臘羅馬時期的Liberal art到跨領域的轉捩點Black mountain college,可以發現知識從來都不該以單一學科界定。俊彥老師分享了他在讀中文系時,曾困惑於以「國家」作為文學學科的區分界線,直到接觸了戲劇,發現「戲劇」本身就是跨學科的展現,因此他在臺文系開設了劇場表演與互動設計,是一個可以跨足各項領域的課程,讓學生在既有學科限制當中,拼湊自己可能的圖像。俊彥老師最後強調,跨學科也必須是跨國際,而非以國家為界,因為我們無法實踐沒有超越國家的跨領域。
雖然活動已來到尾聲,但跨領域合作教學的旅程才剛起步,我們也期待現在辛苦播下的種子,將來會有更多美好與豐盈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