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典範

葉坤靈老師(教育學系)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20-03-16 10:44:58

獲獎教師介紹

服務單位:教育學系
專長領域:教育哲學、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哲學

在葉坤靈老師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美國當代教育哲學家R. M. Hutchins的肖像,用著典雅的相框襯托著對這位大師的景仰,桌案上堆疊著厚厚學生作業,還清晰可見數行紅字,那是給予學生的建議與鼓勵。談到Hutchins時,葉坤靈老師炯炯有神的說:「Hutchins不斷持續不懈的批判科技時代,社會瀰漫物質主義的功利價值,並強調『心靈』層面提升的重要性…」對老師來說,教育最重要的是「啟蒙」,如何讓學生有自我概念進而產生自我認同,陶冶融通的性情,這才是最身為人師重要的任務。其實,這份強烈的「使命感」,亦來自於葉坤靈老師的恩師賈馥茗教授,因就讀碩士班時,因擔任系上助教,協助處理繁重的系務工作,為順利完成論文,到賈師家裡撰寫,就吃了120多天賈師準備的晚飯,爾後出國受科技部補助到美國UC-Berkeley修習博士課程時,亦受賈師金錢資助,為感念賈老師的恩澤,葉老師認為唯一報答方式就是用「教育」將「愛」傳出去。

葉坤靈老師高中成績優異,原本可以進入台大財務金融或法律系就讀,但父親堅決以台師大教育系作為第一志願,在教育系受到多位名師的啟蒙與陶冶,其後,碩博士班階段,受教於賈馥茗老師門下。當談到了恩師賈馥茗時,葉坤靈老師除緬懷之情溢於言表外,也在言談中透露出教育理念傳承的使命。葉坤靈老師說,張載《西銘》所談到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力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具體精確地說明了這是教育的理想在於高度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所以教學對他而言,就是愛文化之理想,透過教育愛以延續文化,這份強烈情感來自於恩師賈馥茗教授的啟迪與黽勉。本來賈師在美國有極佳的發展機會,但她念茲在茲的還是臺灣學子,所以在UCLA獲得博士學位後,毅然而然歸國,將其畢生精力奉獻給臺灣,致力於教育學術發展與研究人才的培育,並遺囑將其積蓄的大部分留做師大學生獎學金,嘉惠清寒學生向學,其獻身教育之情懷,實格外讓人欽佩。

談到是否有印象最深刻的教學經驗,葉坤靈老師表示,每一學期學生皆有令人驚奇與讚嘆的學習表現:「真的不容易說對哪一個學生最印象最深刻!」,但是說到要了解學生,除了用心觀察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行為外,也可以從學生撰寫的「學習心得」或「專書報告」,找到關鍵線索,。葉坤靈老師拿起堆疊在桌上的作業,那裡頭佈滿一個又一個謹慎的紅字,他仔細地翻閱,並對我們說:「每一份作業,都老師都必須仔細批閱,給予正向回饋,事實上,學生非常在意老師的評價,當學生看到老師的評語,了解老師的用心,他們就會更認真地完成學習的任務」。原來,這些作業內容,往往透露出每一位孩子親身的學習歷程或過去的生命經驗,然而批改作業的速度也要快,葉老師儘管一週所有班級學生完成多達200多份作業,但隔週一定親自改完,即刻發還,如此孩子才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也體認到今日事今日畢之道理。批閱學習作業除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外,也在協助學生完成「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這對師資生未來的「教師甄試」有很大的助益。另外,為了讓師資生能對教育理論作深度學習,以活化觀念,所採取的教學方法為會針對某個實際教育議題,利用同儕討論的腦力激盪方式,討論後,由學生發表對教育議題的看法後,再由老師導入相關所欲教授的教育理論,以理解理論內涵要義,達到活用觀念的教育目標。但由於議題討論常需要大量時間,若上課「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又如何讓學生能有充裕的時間思辨,以培養完整思維的習性呢?這似乎是所有教師所需面對的課題。

「爸爸陪我玩!」是葉坤靈老師在「教學」與「研究」兩頭燒的情況下,最常聽到他兩個孩子渴求陪伴的話語。葉老師說在忙碌的工作中,最感謝自己的太太無怨的付出與體諒,能夠在忙碌的教學與研究生涯中,給予葉老師鼎力支持。但他笑著說也有無力感的時候,但此時,每每偉大哲人的畫像就會浮現出來,彷彿向我提醒說,教育是一個項感人心的「志業」,需要永不改變的精神力量時,我怎能放下鬆懈呢?他說,曾經有一位學生平常上課總是無精打采,兩眼空洞,請他回應問題也愛理不理,此種態度著實令人感到憂心,但當期中考考完,其成績表現卻十分優異,私下談心後,發現他為高功能自閉,了解之後,採取更適合其學習的方式,該生後來順利考上本校研究所。因此學生才是學習主體,有「學生」需要學習,才需要有老師的存在,而每個學生學習的特性都是需要老師用心仔細地觀察,才可以察覺,進而因勢利導,協助其成就自我獨特的生命價值。

葉坤靈老師認為,若要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可援引存在主義、關懷倫理學或人本心理學之主張,先與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之互尊互諒關係,營造溫馨與安全的班級氣氛。其先決條件就是,教師必須先主動關心與理解同學的生活,並透過課堂互動或多元的評量方式,抽絲剝繭地認識孩子。如讓葉老師印象深刻的另一個例子,某生開學初,上課時總坐最後一排,態度消極,成績普通,但期中考後,居然座位不斷往前,坐在最前排靠近老師的位置。某日上課結束後,他向葉老師說有事情想要請教,當所有同學離去後,在空蕩的教室裡,該生突然嚎啕大哭,葉老師不斷安慰,請他說出心中的困難,哭完後,該生說壓力好大,原來是班上同學都有優秀,他擔心無法申請上雙主修,葉老師除告知他只要繼續維持認真學習態度,期末考好好準備,成績應該可以不錯,並勉勵他用相同認真態度學習其他科目,就可以迎頭趕上。這些事例一再說明了「陪伴」的重要性,有「愛」與「關懷」才能夠誘導學生追求「自我實現」。因此,教師不能僅用「肉眼」情緒化地看待學生,應該用專業之「心眼」和智慧之「道眼」,來關照並透視學生的生命世界,伴他們在滿佈荊棘的人生旅途中穩健踏實成長。

面對未來的教育展望,葉坤靈老師希望,教學應是自我啟蒙之歷程,「啟蒙」的英文”Enlightenment”,即「點亮」之義,點亮才能達到清明之效果。教師透過教學以引導學生,使其由無知到有知,不成熟到成熟,就是啟蒙學生的行為,然而教師要開啟學生清明智慧,首先要學有專精,修養自我品德操守,這就是自我啟蒙,能了解師道任重道遠,每位教師如能自我啟蒙,教師間就能形成相互對話的專業成長社群,共同擘劃臺灣教育的美好藍圖,成為成就共好的臺灣社會之精神支柱與每個孩子生命中的導師與重要他人。

這次,葉坤靈老師榮獲108年度教學傑出教師獎,除了感謝外,直呼「忝列其位,愧不敢當」,並開始熱烈地推薦其他老師的傑出之處,最後希望學校能夠透過這樣的制度,起個宣示大學之教學是每位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了解「教學」的重要,也是應是一所大學的根本。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