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典範

黃玫瑄老師(通識教育中心)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16-06-28 17:28:36

獲獎教師介紹

服務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專長領域:歷史學、客家研究、博物館研究

「沒想到歷史那麼好玩!」師大通識中心的黃玫瑄老師,顛覆了許多同學原先對歷史的看法,也讓同學在生活空間中看見歷史的發展軌跡。

學習不設限

  黃玫瑄老師畢業自成大歷史系,畢業後即來到師大,服務幾年後到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進修。在國發所的這段日子,玫瑄老師開始接觸新的研究領域,如客家研究和孫中山研究,說起這段機緣,玫瑄老師笑說,這些多半是在博士班期間受教授啟發,轉而投入的新領域,而她也把這些研究成果帶到課堂上,給學生更豐富的體驗。

  剛進到師大的玫瑄老師,原本開課的課名與時間都是被安排的,後來在轉調通識中心後,才有了開課的自由。除了最廣為師大學生所知的「博物館探索」之外,她的「臺灣文史與城市發展」、「全球客家歷史與文化」等課程也廣受學生愛戴,甚至有學生「收集」她開過的全部課程,還開玩笑地問道:「老師,能不能集點?」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我不要讓學生浪費時間!

  許多老師在給學期成績的時候,常常「心軟」捨不得當人,最後勉強找出理由說服自己讓同學過關,久而久之,同學「呷好道相報」,「涼課」、「營養學分」之名便不脛而走。而玫瑄老師選擇堅持自己的標準,該當的就當,對於想拿高分又不願投入相對心力的學生而言,她的課自然就不是首選,所以玫瑄老師也說,第一次開課時選課人數都不多,但時間一久,同學們瞭解老師的教學風格之後,自然會吸引到想要學習的同學,雖然偶爾也會遇到「誤闖」的,但多數學生仍是對課程抱持期待,希望有所收穫的。

  通識課程含蓋了各系所的學生,由於高中文、理組的差異,即使是大一的學生,先備知識差異也極大。為了照顧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在玫瑄老師的臺灣史課程中,把各個臺灣史斷代的閱讀材料放在moodle數位學習平臺上,如果學生對某個單元特別不熟悉,便可以自行上網學習,她說:「發現學生對某些內容特別不熟的時候,我也會提醒他們可以上moodle去看相關資料。」

  剛開始教書的時候,玫瑄老師的課常被安排在早上八點或下午四點,現在她則喜歡將課程安排在早上十點到十二點的「黃金時段」,而非將課程集中在一、兩天,對此,玫瑄老師直說「因為這段時間學生的精神是最好的!」她永遠把教學放在第一順位,教學先顧好,「行有餘力才作研究」,雖說如此,但玫瑄老師發表的論文也從未少過,或許教學至上的代價,犧牲的不是研究而是家庭生活與休息時間吧!「我不要讓學生浪費時間!」對教學的堅持雖然辛苦,但玫瑄老師甘之如飴。

教室在窗外

  歷史系「科班」出身的玫瑄老師,上起課來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念。她說,傳統歷史系的教學比較重視文本的解讀,但是「通識課不能這樣教」,她希望學生不只學到歷史知識,還要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想出青年人可以解決的方案,因為「未來社會是交給他們的」,「當他們有這樣的胸懷的時候,他們就會去想如何解決社會問題」。

  所以玫瑄老師的課總是會帶學生走出教室,例如實地走訪三市街,咀嚼萬華、臺北府城、大稻埕留下的歷史況味;或是走入各式博物館,探索臺灣的發展脈絡,臺北探索館、國史館、國父紀念館、股票博物館等,都充滿了師生共同的回憶。至於如何挑選參訪地點?玫瑄老師會參考學生意見,同樣的地點也不會一直去,玫瑄老師笑說「因為我也會膩嘛!」也曾有以前修過課的教學助理,驚訝地問道「怎麼兩年前去過的地方,現在全換了?」可見玫瑄老師不斷在調整自己的教學,保持課程的新鮮感。

為學生找舞臺

  在客家文化的課程中,玫瑄老師會安排各種主題,例如客家文創等等,為了讓學生的期末報告不只是紙上談兵,她還提供各式參賽機會,讓學生辛苦的成果能付諸實踐或是到更大的舞臺上爭取榮譽。這一切或許如玫瑄老師所說的:「廣結善緣」。由於長期與客委會及其他單位的人接觸,所以她知道許多參賽訊息,若學生的報告合適,她便會推薦學生參賽。此外,積極鼓學生參與各式競賽,如本校學生學習自主獎勵,自100學年第1學期至104學年第1學期課堂學生經玫瑄老師指導、推薦,參加優秀學生學習檔案遴選,共有49位學生作業獲選「優秀學生學習檔案」(「優選」者有18位,「佳作」者有31位) 。(按:臺師大通識教育中心歷年優秀學生學習檔案獲獎名單)

  玫瑄老師也擅長培養教學助理,最多的時候曾有十多位助理,累計有12人次獲選「傑出TA」。她說,培養教學助理必須一步一步來,慢慢把工作下放給助理處理。例如修課同學常來信詢問報告撰寫、校外參訪集合時間、出缺席等事,玫瑄老師起初會先請助理草擬如何回覆,再交由她確認、修改,等助理熟稔之後,便放手由助理直接回信,並同時副本給她,課前課後有時也會撥一小段時間,讓助理有表現的機會,甚至將校外參訪的重任交由助理負責。玫瑄老師提到,每位助理性格不同,帶領他們的方式也要調整,有的助理比較外向,會主動要求「老師您給我五分鐘講話!」但也有些助理不是第一次就有勇氣對全班同學說話,需要循循善誘,給予鼓勵,但無論如何,教學助理是學生成為教師前的磨練舞臺。

教學收穫

  「沒想到歷史那麼好玩!」玫瑄老師的課程,讓許多師大學生打破了原本對歷史的看法,甚至也有學生受到課程的啟發,跳脫原本領域,轉而攻讀博物館、城市發展、客家等相關研究所,而玫瑄老師也從教學現場中,得到許多收穫。

  玫瑄老師說,在教學現場常常會受到學生感動,尤其是看到學生把課堂教的知識、想法、觀點展現出來的時候,會覺得學生「有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偶爾也能在課堂報告中看到學生的創見,或是引用國外的案例。通識課畢竟不是系所的專業課程,但學生卻常能展現出超乎預期的努力與成果,這或許是學生的學習熱情被玫瑄老師點燃了的緣故吧!

  教學的意義是傳承、是分享經驗,玫瑄老師希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實踐自己的夢想」,並且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也期許學生在站上各自的工作崗位後,能持續解決問題,讓社會更好。

教學理念

我的教學理念是希望學生能夠從做中學,所以課程規劃學生能夠從社會參與的方式去學習歷史,期望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體察到環境的變遷,也可以關心到當代的社會議題,還有掌握到時代的脈動。

得獎感言

非常感謝師大的肯定,頒給我這個獎項。我知道得獎不是我人生的終點,而是驅策著我還要不斷地學習、精進、創新教學,也將我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培育未來的國家棟樑。謝謝優質教學團隊的協助以及這些年和我有緣的學生們!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