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AI趨勢講座 張懋中教授解析大數據時代關鍵能力

臺師大AI趨勢講座 張懋中教授解析大數據時代關鍵能力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24-10-09 15:40:13

  臺灣師範大學於9月26日舉辦了一場關於人類智慧及人工智慧(AI)的講座,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特邀國際知名學者張懋中教授主講。此次講座吸引了上百位校內外師生參與,出席者包括本校校長吳正己、圖書館館長廖學誠、副教務長劉宇挺、副教務長楊承山、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主任陳佩英、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執行長游光昭等多位校內外學術和行政主管,共同探討大數據時代的趨勢及因應之道。

  張懋中教授擁有深厚的科技背景,早年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完成學業後,分別在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曾擔任洛杉磯加州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正教授,並於2015年至2019年間擔任母校國立交通大學校長。目前為洛杉磯加州大學勝華講座暨傑出教授、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及中央研究院院士。

  在講座中,吳正己校長回顧了自己與張教授的渊源,表示張教授不僅是自己的學長,更是來自同一故鄉。吳校長也分享,於張教授擔任校長期間有過多次交流機會,張教授的真知灼見讓他受益匪淺。同時,亦讚揚張教授不僅是一位科技專家,也兼具深厚人文素養,相信透過此次講座與會嘉賓能從中獲得寶貴啟發。

  本次講座主題為「HI versus AI for Inventing the Future」,張教授指出,「預見未來」的最佳方法就是「創造」。他深入探討了英文中「creativity」(創造力)和「innovation」(創新)這兩個詞彙的差異與內涵,強調創造力專注於提出全新的想法,而創新則是對現有事物功能的改變,如以市場調查和產品更新滿足市場需求。

  張教授特別強調,無論是創造力還是創新,提問的能力都是至關重要。他提到,東方教育以往過於專注在解決問題。「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提出好的問題。」他舉例說明,猶太人的教育方法重視教孩子如何提問,期望他們每天能提出一個好問題並挑戰他人。而在臺灣的教育體系中,儘管學生認真、態度良好,但較於欠缺積極性、創造力及領導能力,這與被動的學習方式有密切關聯。

  張教授進一步闡述自身觀點,認為大學在傳道、授業、解惑以外,應同時肩負「真理的追求」及「人才的培養」的使命,以創造力與研發為目標,並強調批判性思維、開放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及系統性思維的重要性。他呼籲臺灣教育系統若能逐步調整,培養出具備創造力、洞見未來能力以及能有效提出問題的學生,定能充分發揮人類智慧的優勢。

  張教授強調,人工智慧的發展為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透過運用AI的龐大資料庫及生成能力,未來將能創造出更加多元的可能性。他呼籲教育專家學者與政策制定者應重視這一趨勢,以因應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

  此次講座不僅讓與會者對AI與人類智慧的關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勵了大家思考未來教育的方向。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如何在教育中融入人類智慧與AI的優勢,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張教授的演講無疑為大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並激發了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撰稿:校園記者英語115王姿晨/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鄧麗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