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挫折到突破- 劉華棟老師分享工程領域的英語授課技巧
發佈時間: 2025-10-07 14:04:3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於9月23日舉辦「英語授課知能工作坊」,主題為「以工程領域為核心的英語授課技巧與討論」,邀請本校車輛與能源工程研究所暨學士學位學程劉華棟副教授,分享EMI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授課的實務經驗,吸引147人線上參與。
劉華棟老師回顧EMI教學歷程,坦言初期EMI課程台下學生反應冷漠,只有切換到中文時才會抬起頭,讓他挫折不已。直到參與臺師大EMI教學資源中心主辦的第一屆OUTA (Off-site to UT Austin) 教育交流團,遠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觀摩當地多元的教學模式後,才逐漸改變對於全英語授課的想法,並於回臺後積極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提及EMI全英語授課的教材,劉老師說明,中文教科書慣用複雜句構及長句,原文書專業術語密度過高,兩者皆不適合直接使用。教師必須將教材再設計、再詮釋,使內容更容易理解。轉換教材與課堂簡報有四個步驟,分別為:拆解內容、降階語言、口語化腳本、雙語術語庫。
劉老師接著舉例工程領域中,他會將複雜內容拆解,包括概念、公式等等,並運用圖像化技巧,透過範例圖讓課程簡報一目了然,加速學生理解。此外,學生可能缺乏相關英文基礎知識,因此可以建立中英「雙語術語庫」,額外引導與補充。
談到EMI課程的語言障礙,華棟老師幽默表示:「我們不是英語老師,有時英文太流利,學生反而聽不懂!」建議教師避免中英文頻繁切換,英文講解時需將語言降階,以基礎句型及常用詞彙講解核心概念,再補充專業句型,確保學生理解無障礙。
在EMI授課過程中,學生因為對英語不熟悉,眼神經常閃躲,沒有勇氣舉手發言,對此困境,劉老師透過「填空問答」的方式,降低學生表達的焦慮,逐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自信心。
參與本次工作坊的其中一位教授發問:「面對技職背景、專業能力強的學生,如何有效設計課堂活動?」華棟老師表示,大部分課堂經常淪為老師單方面的講述,然而讓學生從「做」中「學」,成效遠勝過講解理論。像是過去他曾經購買教具,帶領學生操作電機、電力開關等等,讓課堂變得豐富有趣。
於工作坊的尾聲,華棟老師勉勵大家:「EMI全英語授課充滿挑戰,老師要有熱情,反覆調整課程,也要持續精進自我。」臺師大教學發展中心江學瀅主任則表示:「會講英文和會用英文教書是兩回事,期盼教師能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持續推動EMI課程。」歡迎瀏覽臺師大EMI教學資源中心網頁,持續關注國外移地訓練資訊及EMI相關議題。(撰稿:華語117林洸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