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向學習/體驗式學習分享
發佈時間: 2018-01-01 14:33:30
文/林泰臣
主持人:蔡雅薰主任 (教學發展中心)
分享者:楊智元助理教授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張景媛教授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施登堯副教授 (體育學系)、謝智謀教授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蔡居澤副教授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從九年一貫「帶著走的能力」到十二年國教的「素養導向」,可以看出初等與中等教育順應整個教學趨勢下的改變;高等教育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得呼應高教深耕計畫目標之一的「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本次研討會力邀請「問題導向教學」與「體驗式教學」上具有教學實踐研究的學者、專家進行經驗交流,促進對話與互動,提供教學上更多的可能性。
一、【當經濟遇上PBL教學→經濟問題有解嗎?】
二、【PBL、TBL與素養導向的教學】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張景媛教授接著分享PBL、TBL以及素養導向教學三者之間的關聯。許多學校都錯將PBL課程與校內課程規劃混為一談,為釐清這樣的誤解,講者提出符合素養導向教學的PBL歷程,包含:將真實生活情境與問題作連結、結合系統性思考建立結構、訪查問題、產生結果、評鑑,且此步驟必須不斷修正、翻找資料、評鑑方能成形。她也提醒各種身分在PBL中所應扮演的角色: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引導者與評鑑者;學生則是「主動」管理與學習者,必須承擔學習責任,並具備獨立性、行動性與創造性。在TBL上,她則進一步提出結合問題導向的服務學習,除了傳統的準備、服務、反思、慶賀外,更要培養學生持續關懷公共事務的心態。最後她認為,PBL、TBL以及素養導向教學三者並非僅有一個交界,而是有許多可能的交界。
三、【PBL教學模式應用於體育術科課程】
1.隨著劇情改變,參與者的思考也在改變
2.隨著勝負,決策者也在改變策略
3.主體性與他者的交互動與衝突
學生甚至能在以改變的規則下加以修改規則,讓講者好奇其中的緣由,並堅信此種教學方式對於學生思考、社交、問題解決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體驗學習】
體驗式學習部分由臺師大公領系謝智謀教授分享自己在體驗式教學上的諸多例子,他認為普遍的教育情況老師說得太多、學生聽得太多,但卻太少實踐與反思;體驗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關係像是有著不同的擺錘,各自在鐘擺的兩端;在未來,虛擬會越來越嚴重,人會躲在自己的空間,而當這種現象越嚴重就越需要真實感,是以體驗學習就有其重要性。再來,我們之所以需要「牽引」是因為所學的具體經驗甚難使用在真實生活上,需要透過領導反思來引領;但如果我們的具體經驗就是真實生活,那麼透過反思對話即可內化,體驗教育就是從外在到內在、從心理的靈性。最後,謝老師強調,我們訓練了一群會批判思考的學生,卻沒有訓練他們社會關懷力、實踐力、行動力,最後終將反撲社會,體驗式學習即培養這些能力,告訴學生: 「你們比自己所想的要厲害」!
五、【素養導向教學與體驗式學習】
教育乃國家之希望,其核心除了中、小學外,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因為它直接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如果大學教育未能做足,實在有愧於此角色,是以今日之研討會內容實在有其重要性,提供了大學教與學的另類可能性與想像;亦期待未來臺師大乃至於其他大學的教學都能夠肩負起此責任,互相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