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班 蔡友銘
發佈時間: 2015-08-11 21:41:34
介紹:
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班
協助課程:台灣歷史與電影
任課老師:陳佳宏老師
相關內容:
一、前言
其實這是筆者第三次申請教學助理,也是第三次承蒙教學發展中心的評選,才有機會三度獲獎。本文主要是筆者分享擔任教學助理一路走來的歷程,從師生的互動以及分享課堂討論之投影片製作方法兩部分心得,作一簡單敘述,冀能對讀者有些許幫助。
二、與師、生之互動
由於台灣歷史與電影的規劃是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主,搭配影片觀賞與討論,因此,陳佳宏老師課前會清楚告知我的工作內容主要為:①課程影片討論、②課後教學平台的經營,讓我有明確的工作目標,筆者認為經由投影片(以下簡稱PPT)討論方式最能符合教師之教學目標,故以下為筆者製作PPT之流程:
(1)蒐集資料:課前透過書目及網路資訊,取捨過程中挑選適宜的資料,經過求證後始能放入PPT。
(2)統整歸納:討論前要詳看影片,並將相關影評做有系統的歸納;挑選影片議題的過程須耗時設計,以利課堂討論的流暢性與適當性。
(3)製作影片討論之PPT:資料統整完,將PPT字句加以精簡,並剪輯所需的影片圖檔放入其中,最後於討論前再重新跑一次播放流程。
(4)教師之指導:陳佳宏老師會適時引導我製作投影片的重點,我也能藉此重新審查,將出錯率降到最低。
(5)隨班跟課:課堂討論時陳老師也會在旁補充講解我討論不足之處,使學生能更加理解影片的切確主旨。對身為教學助理的我而言,可以有效的從輔助教學中持續學習工作經驗。
至於和學生互動,在①課程影片討論中,輔以PPT播放,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配合提問引導學生看待歷史議題、瞭解影片與課程內容的意義;②課後教學平台的經營,主要用途為:
(1)開設討論區:台灣歷史與電影在本學期共有:①反共愛國的年代、②威權戒嚴社會之鞏固、③正面、健康社會風氣之形塑、④棒球風潮之營造、⑤解嚴前後之社會面向等五個課程主題,配合課程主題相關性,播放:①《惡魔教室》(2008)、②《竊聽風暴》(2007)、③《小城故事》(1979)、④《夢幻成真》(1989)、⑤《搭錯車》(1983)等五部影片。是以開設「課程議題」及「電影議題」,主要是針對教師授課內容作討論,用於擴大、延伸影片討論時間不足之處。
(2)討論與交流:對上課議題仍意猶未盡的同學,從討論區的留言可以看出回應相當熱烈。在討論區我也會從旁解答學生的疑問,甚至進一步延伸討論或提供符合時事之討論資訊等。除了討論上課內容,也會利用教學平台寄發課程公告須知給予修課同學們。
(3)統計學生發言紀錄:此記錄當然是提供教師給分的參考。此外,從學生的往來討論可以發現,有些學生會自發性去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與大家分享書籍內容及心得感想,有些學生會留意當前時事,並與課程內容作連結。由此可見,教學平台提供師生於課堂前後交流的一個好地方。
三、課堂PPT製作之分享
在我擔任教學助理前,從未如此頻繁的使用PPT來作簡報,在深入運用的情形下,驚覺如何製作一個吸引眾人目光的PPT是頗具難度的工作,於是,筆者以①優點與侷限、②製作原則、③製作流程、④製作說明(簡報設計範本、動畫配置、自訂動畫、善用工具列與軟體)來簡介如何製作簡易的課堂討論PPT。
(1)優勢與侷限:PPT能夠藉主題式引導來輔助教學,且透過內建功能可在字裡行間做變化,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吸引學生學習動機和印象,還能彌補板書之不足;侷限就是要配合一定的硬體設備與備份,才能阻卻天災等不可抗力之因素。
(2)製作原則:除了善用內建功能做變化外,透過歸納精簡文句,避免文字流於講稿化,課堂討論時得注意時間;尤其要小心07轉03的儲存格式必須一致。
(3)製作流程:在課前從①蒐集資料、②統整歸納、③和教師討論、④試放與修正、⑤最後檢查等步驟,以求得到師、生、己三者之需;課後就①課堂反應之問題加以②更正疏漏,從錯誤累積經驗是日後成功的不二法門。
(4)製作說明
①簡報設計範本:
點選格式→投影片設計,即可選定PPT的版面,底色原則上建議以深色為佳。
②動畫配置:
點選格式→投影片設計-動畫配置,用以改變文字動向。
③自訂動畫
點選格式→投影片設計中的自訂動畫,在「母片」按「滑鼠右鍵」,點「複製投影片效果」,並「展開」內容,進而調整圖文順序與新增效果。
④善用工具列與軟體
在底下工具列中點選快取圖案,以此進行線條、箭頭、圖說文字(對話框)等美編工程。
四、結語
經由每次課堂討論之PPT成果,以及教學平台討論兩大部分,其實就是筆者申請傑出教學助理的成果展示;筆者還會將這些成果在最後送交評審的過程前裝訂成冊,以求自己的努力能夠在評審面前脫穎而出。雖然準備備審資料的過程艱辛異常,只要一想到能藉此審核自己過去一整學期的成果,還能經由教學助理的工作增加自身經驗,未嘗不是一個收穫;倘若幸運獲獎,也是對自己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