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傳播研究所 郭潔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15-08-11 21:39:14

介紹:
圖文傳播研究所
協助課程:基本設計

相關內容:
很榮幸有機會能與學弟妹們分享擔任教學助理的經驗,依照自身的經驗提出看法與建議,期待能給予諸位些許的幫助。

我協助的課程為「基本設計」課程(同為圖文傳播學系課程和學校學分學程所安排的課程),因此修課的同學囊括圖文傳播學系、工業教育學系、美術系和音樂系等學生。而我所協助的部分為回饋單的製作、課堂上的協助、與同學們的互動、彙整作業等。因此,我將分別提出三部分與同學們分享:
一、回饋單製作
從不同角度說明同樣的事情
以「梵谷」為例,大部分的學生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星夜」(見圖1)的作品,十之八九的答案皆圍繞著旋轉的雲、由藍色、黑色和黃色所構成景色、梵谷的創作時心境等面向。但,除此之外呢?對於梵谷我們還記得什麼?因此,在製作回饋單的時候,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延續或擴展這個主題,我的建議如下:1.同樣是梵谷的作品《播種者》(見圖2),同學有何看法?因為先說明創作者名稱,同學可以思考創作者的風格,進一步思考圖片所表達的意涵。2.不說明作品出自何處,詢問同學從圖3你看到什麼?你認為這是誰的作品?同學可以從以往的經驗思考,思考相關的風格、想法、色彩運用等,不會先限定於某個範圍之內。
從不同角度說明同樣的事情
線、面、體為「點」的延伸,但可以如何表現?如何藉由大師的作品引導學生思考?圖4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蒙太奇手法,但圖5呢?同學看到圖片後,常常會直接認定為蒙太奇的手法,而打住繼續往下的思考,因此,我會直接在題目中說明此圖為美國畫家查.克羅斯(Chuck Close)的作品,避免同學停在某種創作手法,讓同學仔細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更進一步比較其中的不同處。
從生活中找出共同的記憶
我們總是從老師的授課內容中,學習到許多大師的作品,我們會在當下打從心裡感動,卻無法深刻記住作品的年代、背景和其他更深入的內容。或許是因為學習背景的不同,亦或者¬是因為無法時常接觸而淡忘,不論原因為何?對學習者來說,都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而我的想法是,從生活中出發吧!從每天看到的人、事、物中找尋形式原理原則的概念,請同學列舉出常見的企業標章(如:味全的標誌)、活動海報(如:戒菸的宣傳單)、數位影像呈現(如:101的煙火)等,從自身的經驗中明白形式原理原則的想法,而後藉由老師所授課的內容中重新思考大師們的作品。

二、上課簡報檔製作
化繁為簡、抓住關鍵字
每堂三小時的授課,老師盡其所能的傳授內容,然而,同學們的專注力卻僅僅為短暫的一、兩個小時,因此,在協助簡報製作時,請善用關鍵字,將核心概念傳達給同學們,再進一步說明。同樣的內容每個人可以感受的程度不同,藉由關鍵字激發思維,同學可以聯想到不同的事物或經驗,也或許根本沒有其他的想法,但皆由下一步的解說和學習,卻可以獲得不同的啟發。
藉由圖片、動畫說話。在協助製作簡報時,我不斷修正內容的呈現,從百來張的簡報簡化到三、四十張,所琢磨的是如何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如何在同樣的時間內讓他們吸收的更多。最後,我運用了圖片、動畫和關鍵字詞的搭配說明了大部分的內容,針對作品的比較,我將將相類似的圖片擺放在一起,或者將相反概念的圖片擺放在一起,讓同學們發現其中的不同(見圖7);針對一連串的分類,我採用動畫強調組合的概念。

三、與同學們的互動
區分科系給予不同意見
由於本課程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我的建議是先區分學生類型(如:系所、有無這方面的學習經驗等),給予不同建議。以美術系的同學來說,已具有基本的繪畫程度,對於自我想法的表達較容易,所需要協助的部分部分為呈現的手法是否恰當,或者是追求不同技法的表現,這時請協助安排與老師討論的時間,進行進一步的討論。以圖傳系的同學來說,在沒有深厚的繪畫底子,對於想法的表達無法完全於繪畫中呈現,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此時,我建議先傾聽同學們的想法,將諸多的考量都一一列出,找尋每種可能的表現方式,最後由同學們各自表述。我們所能協助的,是讓同學們盡可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而非給予他們答案,無論是舉出自己的經歷或是提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都是不錯的方式。往往我們能得到同學們更棒的回應,當我們看見他們嘗試畫出來的作品或拍出的影像,我們可以感受到更多、感動更多。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