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與合作─同儕觀課與回饋諮詢討論會

教學反思與合作─同儕觀課與回饋諮詢討論會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19-10-04 11:48:51

文/莊貿捷(臺師大大傳所)

隨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新學期開始,校園內多了許多新面孔,日光大道充斥著同學青春洋溢的笑聲,而在行政大樓三樓中,卻聚集著一群老師,正為了同學們未來的課程而努力。108學年度第一學期「同儕觀課與回饋諮詢討論分享會」於9月17日在試務中心舉辦,邀請化學系葉怡均老師、公領系楊智元老師以及師培學院徐秀婕老師一同參與,分享彼此同儕觀課的經驗。教學發展中心蔡雅薰主任說明「同儕觀課與回饋」(Peer Review and Feedback)是一種教學的反思與合作,透過教師們彼此觀課給予意見,目的是為了讓「教學成效」更好。陳昭珍教務長表示,校方衷心希望能讓同儕觀課的文化更為普及,教學如果僅從理論裡獲得,還不如觀摩同儕彼此,收穫會更大,對學生幫助也將更多。

教發中心蔡雅薰主任解釋,「同儕觀課與回饋」最終目標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及支援老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知能。教師藉由教發中心所策劃的同儕觀課中,期許能達到F.P.R.T的四大核心,分別是以精進教學、建立專業責任、同儕互助、教學回饋等原則。參與的教師將從「觀課前會議」中與同儕溝通,開放觀課的課程、課程資料、課前諮詢等事項,到當日實際「入班觀摩」授課教師掌握課程節奏,以及最後「觀課後會議」中意見交流得到反饋,最終能實質精進教學能力。

分享一開始,葉怡均老師開玩笑地說,從小到大就想當老師,人常言相由心生,是真的!在當老師的過程裡,非常樂在其中,但常常教學與研究事務繁多,導致蠟燭兩頭燒,所以提醒將參與的老師,不要把「同儕觀課」當作負擔,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得到許多收穫。其實,教發中心提供教師們許多幫助,尤其是在教學上,讓彼此都能學習進步,同儕間成為支撐前進的能量,舉例來說,本身授課是共同科目普通化學,很多學生不擅長這門科目,教發中心很關切此事,最後透過學生擔任課輔員,分擔了授課教師許多困難。在如此良性循環的教學互動下,學生的回饋都是很直接而溫暖的,看到學生的笑容是一種紓壓方式,因為每一位教師,最期待就是學生的回饋。

葉老師也說,在同儕觀課中「課前會議」極具重要,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特質,教學方式也不一樣,因此會議中的溝通能讓觀課更為順利,她巧妙以絲瓜湯來作比喻,每位大廚料理的方式不同,烹飪後都有不一樣的口感,所以會議裡是讓大家了解彼此想法,因此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必須的,這樣討論才能得到更多收穫。

楊智元老師則回憶,有一次學生給的教學意見中寫「學習內容」必須對應「學習目標」,因為這個事件受到一點挫折,但也讓自己有不一樣的想法,原來學生的「學習成效」才是最重要,所以開始找其它老師的課程來觀課,學習如何讓學生有效歸納進而看到成果。被觀課的老師,可能壓力會比較大,但是觀課老師給予的是支持鼓勵以及具體意見,其實不需要過度緊張,雖然這樣勉勵大家,但自己面臨被觀課時,難免還是有些許緊張,但最終自己跨過了這道門檻,同時也獲得很好的成果。

楊老師進一步舉例說明,有一次從錄影影像中看到自己,因抬頭角度過高,導致自己好像有點驕傲,後來也發現當下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是有盲點的,若當時有觀課老師提醒,就能有更全面的幫助。另一方面,楊老師認為每位教師的教學都很不一樣,教育也許不須太過僵化,多元教學方式能讓師大更加進步。楊老師另補充說明,台灣目前面對高教危機低級教育的問題,從經濟學的觀點,如果要維持現在經濟狀況,現在大學的孩子必須是我輩世代兩倍的生產力,所以孩子們的負擔變得越來越沈重了,因此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學品質,也是我們的責任。

徐秀婕老師回憶,在國中任教的時候,有些學生看起來都有學習,也按時交作業,但經由當時觀課老師提醒,才知道有學生其實聽不懂,後來聯絡導師才明白,這位學生有其它的困難,現在想想,多虧當時同儕的提醒。這樣的觀課活動,彼此都會收到回饋,看到許多不同意見,有些意見肯定鼓舞,有些意見提醒則改進,這才是讓我們更進步的方式。

徐老師也說,同儕觀課對她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本身來台師大教書前已在國中任教二十年,參與過很多公開授課,也曾擔任校長,這些經驗對她來說很寶貴。當知道台師大同儕觀課活動時,感到欣喜雀躍,因為每個老師的領域不同,要如何找到一個和自己有同質性的老師,是滿困難的,幸好有教發中心辦理這樣的活動。徐老師認為每一雙觀課的眼睛,都是善意而專業,為了讓教學能更好,她覺得觀課有分學生跟同儕,但兩者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學生常因自己在學習的關係,往往無法更全面,但同儕卻不一樣,能夠給予專業意見。

會議最後陳昭珍教務長有感而發地說,每次看到觀課老師的分享都受益良多,常檢討自己的教學態度,教書不是在展現自己,而是看學習成效,每一屆的新生,都應該要審慎對待,這一次會議也讓自己重新思考,莫忘初衷,有時候會忽略學生是否有接受知識,等考試出來才發現問題。教育是一門藝術和良心事業,也呼籲學校能讓三十年以上的老師一同來參與,讓年輕和資深老師一起觀課,才能培養更多人才,共同為教育付出努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