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遊☆戲☆王:怎麼玩好一局EMI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18-12-24 10:14:33

時序入秋冬,11月3日上午場次的工作坊邀來英語學系王宏均老師,針對EMI課程中的creativity(創意/創造力)進行詳細的解說分享與實作。王老師發揮將創意融入教學的專長,介紹了能讓學生發揮創意思考的教學方式,進而將此設計導入至EMI課程中。

創意與EMI的關聯為何?使用母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時,大部分的教師都已經具備豐富的經驗,在課程中融入一些創意的元素,讓學生理解專業知識內容。EMI課程中的創意教學亦然,教師們會採取較為活潑有趣的方法,讓教學方式不僅止於寫板書、讀課文。另外,王老師也將講解在面對學生們的創意點子時,該如何回應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根據Bloom’s taxonomy(布盧姆分類學),若要達到發揮創意的境界,就需先養成針對內容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等能力。創意與創新是二十一世紀不可或缺的特性,教育界大都不再使用填鴨式教育,因此「思考能力」非常重要。談及創意,其元素包含「獨特」、「實用」、「新穎」、「藝術性」等,較為特殊的特性則有psychometric(心理測量的。此處意指,創意力為一種可以被測量的能力)、stakeholder defined(利害關係人。此處意指,若某創意想法無法迎合某些人的需求,則可能不被後者譽為創新),或是problem solving(解決問題)。因此,「創意」的定義十分廣泛,端看個人如何取決,而這也是為何在教學過程中,有人重之有人輕之。

王老師提及,研究創意的領域大致可分為四個P。分別為:person(研究富含創意與創造力的人物,例如畫家莫內或劇作家莎士比亞,因創意與創造力而成功),process(培育出創意能力),product(創意下的產物),press/environment(如打造出適切的家庭環境或學校環境,孕育學生創意)。

而創意同時也因其特性,可分為四個C:Mini C(以個人為主角的創造力。如:幼童的初次行為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對於行為個人而言至關重要,對外在環境則影響不大),Little C(微小而確切的創意,又可稱everyday creativity。例如裝飾聖誕樹、寫詩),Pro C(經過適當訓練可以達到的能力,且已可當作個人專業,以此維生),Big C(擁有出類拔萃的創意與創造力,在獲利之外,其才華已享譽知名,如比爾蓋茲)。

王老師在自己開設的寫作課程上,也會使用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發揮創意思考,表達出大膽的想法。例如讓學生創造出前所未見的生物,並請學生加以解釋此生物的特性;在本次工作坊中,王老師也和與會教師進行了類似活動。王老師分享,教師可以運用圖卡、音樂、自行收集的素材等,與同學一起進行活動,有如回到幼童時期,使用多種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創造出富有個人色彩的內容。王老師所創造出的學習環境毫不受限,天馬行空,只要是能夠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自己思考」的活動,都可以成為教學的一環。
那麼,教師如何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舉凡激發學生的critical thinking,鼓勵學生打破現有框架、協助學生找尋動機,教師首先成為學生的role model等等,都是常見的方式。臺灣的教育方式大多著重accuracy(精準、準確。例如每個題目都一定有正確答案),因此在將創意元素導入教學時,教師可先協助學生「建立能力」,也就是讓學生意識並了解到「自己的能力無窮」,並在過程中給予鼓勵。

在學生發揮創意的過程中,也可以採取delaying gratification(延遲滿足)的方式,來激發學生更深層思考,如提議「要不要進一步思考看看,有沒有更多可能性?」長遠來看,王老師特別提及proselytizing for creativity(創意的改變),並提出幾個問題供討論:「創意是與生俱來或後天養成?」、「環境或其他條件限制是否會拘束創意?」以及「獨立作業的人是否有更多創意?」,讓與會教師探討創意實踐的更多可能。

「鼓勵思考」是教學中關鍵的一環。除了腦力激盪,更要多加鼓勵學生產出「新穎的想法」;無論該想法或方法可行性為何,皆無妨,重點在於「不斷思考、不斷產生新的想法」。那麼在課堂中,又要如何針對學生的想法給出回覆呢?王老師提出數個實際的回應方式,例如:「I notice…」、「I wonder…」、「Tell me more about…」都是很實用的語句。

對於某些可能較不切實際的想法,則可以使用如「I’m not sure if your idea will work well, but that was good thinking.」或相近意義的表達。王老師特別提及,在以下回覆「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 but it doesn’t really apply to the situation.」一句中的but一詞;當學生們聽到教師說出「但是」時,通常會自動認為「老師不認同我的想法」。因此,不妨將此處的but與其後的表達,替換如下:「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 and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an consider…」讓學生往不同方向思考。

另外,教師可以不吝給予肯定,且不僅止於結果。例如:「Your group is making very good progress, I really appreciate that.」或「Even though the task was difficult, your group proposed a very effective idea. I sure admire your hard work.」等,都可以對不同表現的學生給予讚美。而教師當然可以在過程中對學生提出問題,此處也有小技巧:將Wh-問句,轉換為Can you 或Could you please問句。例如將「What do you mean by that?」換成「Could you please say more about it? 」可以讓學生感到更加自在。

王老師接下來解釋DESCA原則(Dignity, Energy, Self-management, Community, Awareness),其內涵是尊重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熱忱、讚美其時間控制與計畫過程、鼓勵團隊合作、察覺學生的付出等。工作坊末,王老師介紹了以不同評量指標,評估學生表現的方式,並提出網站http://www.bie.org的素材供教師參考。期待在未來的EMI教學中,創意教學能夠讓教師們如虎添翼!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