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教師共組社群 PBL熱情起跑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
發佈時間: 2016-11-04 15:34:11

教學發展中心長期以來定期舉辦教學分享及知能成長等相關活動,除了提供老師教學相關新知,也常無心插柳讓許多有共同志趣的老師產生連結,進而共組社群,本學期更趁勝追擊,主動廣發EDM,針對六大教學主題(問題導向學習、專題式學習、跨域合作教學、總整課程社群、多元評量、科技融入教學),邀請全校老師報名參與,並於105年11月2日促成首次PBL教師社群的交以流與對話。

破冰的笑語 同儕的慰藉

本次PBL教師社群由地理系蘇淑娟老師、英語系胡佳音老師及國社院政治所徐筱琦老師三位熱情的老師參與對談,雖然三位老師來自不同的院系所,但也因此激發出跨領域的火花,席間不時傳出笑語,也自然流露出對教學的熱情,彼此分享教學的挫折與成長,除了知性的交談,也是一次心靈的抒發與認同的慰藉,因為認識了新的同儕,而感受到教學路上不寂寞!

互動交流 跨領域的共學

英語系胡老師首先分享自己上課的經驗,採用異質分組、主題式的教法來教英文,收到兩極的學生回饋,一部分學生驚喜於這種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卻也有學生覺得花太多時間討論與活動,不像傳統語言教學那樣學得充實,老師多少覺得挫折,此外,多元評量的方式,也讓學生無法只憑一次考試就PASS,學生還是需要花點時間適應。胡老師希望藉由教師社群,把關心同樣議題的老師聚集起來,教師之間彼此支援和營造學習情境,學生便能在不同的課程中體驗二十一世紀的教學方式。

地理系蘇老師與胡老師因教育部的共同英文革新計畫而熟識,她也回應在過去的合作經驗中,把英文和地理做結合,讓語言學習多了語境,是一種主題式的實地演練,很多學習的議題是在環境中創造出來的,蘇老師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在某次的研討會中,聽到「beach combing」這個概念,這概念類似「淨灘」,在臺灣可能是環境教育議題,但是在某些國家已演化成國際議題,諸如撿到寶佔為己有或從他國飄來汙染源所衍生的後續問題,都可以轉化成課堂中讓學生討論,更是成為校內跨領域課程的起點。

主授國際關係的徐老師也提到自身教學的經驗,國內學生大多不太關心國際事務,消息來源也侷限於少數媒體,目前課堂上會讓學生進行分組的課堂練習,但討論前一分鐘總是靜默,除非有人突然講話大聲了點,才會激起其他學生群起討論,徐老師想借由參加教師社群,學習其他老師的經驗,不論是problem-based或是projected-based的方式,刺激並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

期待熱情新血 共組社群

在第一次輕鬆愉快的破冰交談中,三位老師建立彼此的熟悉感,也以近、中、遠程來規劃社群的願景,近程先討論各自課程中的議題(problem)及PBL教學方式,中程則可相互跨班上課,進行專業知識的交流,並結合教發中心舉辦經驗分享,擴大社群的成員,最後,以合開跨領域的通識課程為終極的遠程目標,讓這個教師社群能永續經營。因此,除了目前的三個成員,也希望有更多其他領域,對PBL、多元文化評量,或「模擬聯合國」有興趣的老師們一同加入,讓社群更加茁壯,融入更多新思維。

教學發展中心也期許能串聯起校內點狀發散的教學熱情,提供校內的資源與平台,點燃精進及創新教學的火種,共同營造師大美好且強大的教與學的環境。

教師共組社群活動資訊與報名:【連結網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