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教學的秘訣,原來課可以這樣上!
發佈時間: 2016-05-12 13:53:24
文/陳曜章(臺師大教育學系研究生、教學發展中心特約小記者)
5月10日中午,教學發展中心於校本部辦理教學精進系列交流活動,請到本校環教所的方偉達老師以及光電所的謝振傑老師帶來精彩的教學盛筵。
方偉達老師本學期結合環教所的師資人力,深入地方與民間,籌劃「跨領域教學對話─從曾文到台江」課程。該課程結合美國教育學者杜威「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帶領學生到現場觀察,發現問題之後再回到教室與理論對話,找出運用與轉化的方法。在這門課中,學生既是參與者也是規劃者,四天三夜的戶外教學中,行前共分成民生組、財務組、公關組、紀錄組以及活動組共同籌辦,幾天的行程走訪了台南社區大學與海尾朝皇宮推動的「大廟興學」運動、特生七股研究中心、台江國家公園等地,並搭乘膠筏於七股潟湖淨灘及體驗採蚵養蚵的辛勞。方老師打趣地說,以後吃到的蚵仔說不定就是他們當初播下的蚵苗呢!方老師最後也說道,希望臺師大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Not only to be served, but also can serve others.”,關心人、社區以及我們的自然環境。
謝振傑老師則有感於師範體系學校有優秀的師生,但在創業教育的腳步目前卻落於人後,因此正積極推動「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跨領域生技產業為導向」課程,結合臺師大、臺大、臺科大,讓產官學研民間團體共同合作,並提供實戰資源。希望以該課程為平台,用性向調查技術媒合,為成員定位其角色,建構合適的創業團隊,並媒介適合該團隊的亮點技術,製作推廣影片、海報展、成果發表會等。謝老師認為,創業教育是「只要有好的點子,就勇敢把它做出來」,好的點子本身就是價值,「不見得要等到賣產品賺錢才有價值」。該課程不只規劃了赴新竹生技園區等生技企業的參訪實習,還有堅實的課後輔導陣容,有產業業師負責輔助創業和產業化並輔導申請創業基金;助理輔助亮點技術及企劃案的多媒體技術;教學團隊輔導參加國內外各項創業競賽。
分享結束後有老師詢問,一開始如何找到適合的夥伴組成跨域團隊?謝老師表示,有些合作夥伴是本來就有研究關係的老師,其他領域就靠寫信、電話聯絡,秘訣是「臉皮要拉得下來,不斷主動出擊」。開設創業課程的同時,其實老師自己也在「創業」,謝老師的團隊前後大概磨了一年多才將關係建立起來。
另一位老師也對方老師的課程提問:實踐做中學之後,有沒有什麼可以再改進的地方?方老師答道,環教所很幸運有理學院和學校支持,並且經認證為環境教育機構,可以對外開課辦理研習,一方面盡社會責任,一方面也跟外界聯結。學校因為是師範體系,老師備受尊重,有發言權,學生也很乖,但學生太乖也讓方老師擔心會沒有自己的想法,出去之後只能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所以如何讓學生更有突破性,將是未來持續思考的方向。
活動的最後,教學發展中心的卯靜儒主任也提到,「突破」需要越界,透過教師專業社群能夠讓老師們有機會對話,也可以為學生示範如何越界。跨領域教學,或許正如謝老師自嘲地說法,是只有「頭殼壞去」的人才會做的事情,但在言談笑語背後,是數不盡的辛勞與為教育付出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