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共享TA團隊經驗 體現合作教學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學生學習促進組
發佈時間: 2017-10-26 09:57:47

106年10月23日的中午,正午的陽光為涼秋帶來一絲暖意,伴隨著下課鐘聲的響起,學生們陸陸續續進入會場,期待著今日的教學專業知識講座,道德推理課程的教育系林逢祺老師與洪仁進老師將帶著兩位資深優秀的教學助理(TA),一同分享老師與TA團隊的合作經驗,如何藉由與同學溝通、互動的過程中,透過多樣的方式傳遞知識內容,並且找到TA的定位與價值。
 
 
 

TA可以做些什麼?

首先由獲得過多次傑出TA的陳永昌助教,講述到道德推理課程的來龍去脈,在與老師們討論課程後,由TA團隊分工尋找影片素材,共同準備課程。TA的角色在於如何讓課程進行更順暢,因此他們利用圖像豐富的投影片,並且剪輯適合的電影片段加以輔助,呈現多元有趣的課程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吸收知識。

善用教學媒介

永昌助教指出,學生喜歡多元形式的課程,因此善用教學媒介以及教學活動,不但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課程,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參與感,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經由這些活動,助教從課堂中的配角,大大提高了存在感。

MoodleMoodle平台不僅只用來下載課程資料,也利用此空間說明課程中的影片,列出重點引導學生思考課程的定位,回應學生的發言,讓學生感到收穫良多。

網路論壇:重視對話的道德推理課程,創建論壇作為學生討論的平台,設置匿名功能,讓學生能夠針對不同的主題在論壇暢所欲言。

學習札記:透過學習單了解學生的想法及出缺勤紀錄,甚至不斷改良到製作成手冊,讓學生檢視先前的學習歷程,因此札記從原本讓學生撰寫心得的目的,延伸到紀錄學習重點,作為與課程與助教與老師對話的管道。

Tutorial time課後針對課程做重點整理,幫助同學理解學科理論,學生踴躍參與,強調小組討論的對話,甚至影響到課堂外的學生一同參與。

同時TA團隊也思考在行政部分該如何協助老師,面對百人大班級,迎面而來的是授權碼發放、出缺席紀錄、統計成績等等的苦惱。他們發現善用各式表單來輔助,可以讓統計分析的工作事半功倍,數據可供老師作為評分參考資料,也能將成績發表於Moodle上,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當同學對成績有疑慮時,也可以提供資料一目了然,讓同學知道其所獲得的成績是有所依據的。到了學期末,針對課程內容、學習活動設計符合需求的學習單,請學生填寫給予回饋,讓下一次的課程能夠有所進步,持續成長。

傳承並持續改進

新加入團隊的教育碩周皓旻同學,與前輩共享經驗果實的同時,也思考如何傳承並持續改進。面臨論壇不穩定的問題,提出轉戰社群網站增加互動的便利性,並試圖解決非匿名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發言的意願。為了增進TA的專業知能,團隊透過學校經費購置參考用書,並進一步的建立「道推圖書館」,提供學生借閱的機會。在課後,紀錄課程中同學分享的內容、蒐集網路影片與社會新聞,放置於網路論壇上,豐富同學探討的議題,激發學生道德面的評論。
皓旻同學認為:「只要付出就有所回饋。」老師們總是給予TA相當多發揮的空間與實作的機會,從安排課程到進行教學,這些任務對於未來想成為教師的自己有很大的幫助。而課堂中的學生能作為一個反饋的機制,進而改進教學策略,在帶領同學閱讀討論及與同學互動的過程中,能夠反覆的思考、釐清概念,幫助自己深化理論。

兩位優秀的TA都認為,這些工作並不是老師要求而去做,而是為了讓課程更順利的進行去主動發想、施行。他們發現教學與學生互動的可能性,設計很多活動讓學生更有參與感,使學生可以覺得課程很有趣,學生的回饋是甜美的收穫,讓自己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從個體戶到團隊合作

林逢祺老師說:「教育應該是精品業,必須保證你提供的教學是令人心動的,並且有歸屬感。」師生們透過貢獻,一起為課堂付出,其中重要的要素即為「互動」。逢祺老師最初沒有任何與TA合作教學的經驗,是因為道德推理通識課程的修課人數眾多,而必須做出改變。團隊中的TA們主動參與而非等候指令,一併腦力激盪合作完成此課程,團隊成員互相支援、補足,享受合作教學的樂趣,習慣單打獨鬥的他,透過此門課深深體會到TA的能力與重要性。

相互成就、相互感動

教育系洪仁進老師認為學生數量龐大,這樣的教學充滿挑戰,然而學生是會讓人感到幸福的。仁進老師希望學生思考「你要成為怎樣的TA?」是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或是學習夥伴(學伴),抑或是共同學習的朋友(學友)。老師也勉勵大家:「TA是高付出的工作,要盡情學習才會有更多的收穫、能力及素養。」在道德推理的教學世界中,兩位老師與TA團隊一同學習、生活、遊戲,並與學生們相互成就、相互感動。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