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閱讀經營─在句讀之間,讀出不一樣的學習!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學生學習促進組
發佈時間: 2016-11-28 09:02:57

「閱讀像是一趟旅程;一個人讀,走的不遠,一群人讀,才能綿延」,大學之大,不僅僅在於學,能夠融合與分享方能領略更多風景;讀書會,正是這樣的體驗與期待。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石美倫組長,應邀於11月18日(五)至「閱讀‧悅讀-讀書會小組經營學工作坊」分享如何在閱讀過程裡找到最合適的方向,並成功經營屬於自己的社群,讓每回段句之間的遊歷,成就在學習的喜悅中。

 

 

【讀出想法 & 挑戰不可能】

工作坊一開始,石老師便提到,每組讀書會的取向不同,但主要的組成卻基本可分為兩大區塊:人與書。人的部分,最重要的是秉持著人際關係和社交連結。在每次的討論之間磨合與互動互助;至於書的部分,藉由多樣性的擇取與不同面想的目標達成,帶出自主性強烈動機。透過深入學習,在技巧運用和邏輯推演中,領略更深層的理解。讀書會的經營將不若以往之學習生涯,除去了老師和課程的規範,取得代之的是需要更強力的驅動,以防凋零。其實組織讀書會亦如一種承諾,在共同的理念與規準下,創造出最大值的體現。在現今團隊合作時代,講求的便是組織效力與關係的建立,有了這樣的連結書的深度即現,也因此成功的讀書小組,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即是「交朋友」,認識有共同目標有深入想法的學習旅伴,有了這樣明確的方向與共同理想,才能強化組織運作。

 

【小組經營學:理性執行與感性分享】

讀書小組的組成可以拆解為三步驟:WHO→WHAT→HOW。

1. WHO:小組成員的角色分配。「一開始的定位絕對有助於系統化執行」多年經驗的累積,石組長與同學們分享,找到定位後才能進一步思考,如何發揮自身價值已達成最大學習效能。一組讀書會的成立,主要角色可以分為召集者、導讀人、參與者和紀錄。召集者也就是組長,主要負責對內對外連繫,招募成員,安排討論時程…等,作為行政協助也鞏固領導與中心精神。導讀人,擔任每次導讀活動的主要分享與解說,需決定討論重點並帶領示範,應當讓每位成員都有機會參與,提升責任感與經驗學習。而若說導讀人是執行與設計者,則紀錄就是助教與協助角色,為每次的討論進度,留下階段學習成果紀錄,並將內容統整後,供組員再次更深入了解過程中的發展,於日後面對發表的時候也才能有共享與交流的依憑。

 

2.WHAT:學習目標與共識凝聚。跳脫興趣的單一想法,而思考所希望躍進的程度和想呈現出怎麼樣的效果?「不怕醜話說清楚!關於讀書會,我們想要的是….?」有了這樣的共識和觀念,則每個組員再不是單一個體 而是如網絡般的緊密連結。至於要如何找到合適的組員呢?石組長給予兩個方向建議:1. 找尋同一背景者,在社團或學系間找到背景程度相當,共識高的同伴,能有助專業學科延伸,但需要注意淪於單一論點,停留在同一框架中減緩橫向發展的可能。也因次可以嘗試在聚會中邀請不同的客座,無論是老師、學生或學長姐等,作為中間作導讀與講解。2. 多樣化背景者,跨領域的學習背景可以廣納多元觀點及討論廣泛,啟發多樣的創意多。為這樣的讀書會則建議書目選取上可以經典為主,在不同的背景專業下會產生相異詮釋與分析,如同樣的莎士比亞文學,歷史系專業可能在時代背景下探究,文學背景則可能雕琢文字,理學思考者則可能去探究人性反應,小組中的文化衝擊能激盪不一樣的想法,領出更深刻的體悟和趣味。但缺點是聚焦困難,較難以統整或區分出真正的最後結論,易留於泛論表面。

3. HOW:擬定小組運作規劃與聚會常規,在2-3個月的學期中,其實如同一段漫長的進程,如果沒有適當的提點和責任感建立,則很容易流於形式,所以要能走得更遠則長期規劃是有其必要性。除此之外,閱讀的類型也是讀書會起步前需要確認的。簡易的類型可以分作「共讀」、「分讀」和「各讀」三種;「共讀」,就是看同一本書並安排每次導讀的進度,單次聚會的目標明確也因為大家都有讀過,所以能進行的順利;但缺點在於,若有的人因為忙碌而使進度開始落後,則討論起來就會有困難。第二種是「分讀」,由成員各負責某部份進度,這種方式較適合專業延伸閱讀的書,以減輕個人負擔,但缺點是每個人容易僅獲得片斷的吸收,也較無法融會貫通。最後一種是「各讀」,每個人讀一本書再和彼此分享心得,其討論多樣化且能快速的理解多種類型書目;但缺點則是容易僅吸收單一觀點非自己切身感受,很可能失去客觀性判斷。

 

【找到對話的核心】

讀書會的精神,在於對話,而每一場對話都將是一回新的發想!同樣的出發點可能領略至相異的風景與深度,遑論在多樣化選擇與不可預期的創意下,則所謂的成功,便非屬模板限制。透過摸索,慢慢走出方向,由共識的凝聚至切合需求的充分準備,於個人,自律自省;於團隊,互助互享,方能在達到目標後享受最純粹的閱讀喜悅,為學習旅途亦將在文句外,感受不同的躍動與驚喜!

04 0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