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蘇式對話,一起舒適對話
發佈時間: 2016-05-16 09:52:50
文/張碩文(臺師大機電工程學系106)
104年5月1日,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陳靜姿秘書長,蒞臨師大主持工作坊,讓師生體驗如何利用蘇氏對話的慧黠帶領團體討論,就在台上台下一片歡笑聲中倏地落幕…
「常常我們說要腦力激盪,但是也不能亂撞一通」,演講開始前,教發中心卯主任暖場。本日重點便是依循道理進行活動帶領的實務操作的學習。
故事由一本繪本開始
「這在講甚麼?」看完繪本後的我想。繪本從一開始的天馬行空,後來一個小孩無奈地去上學,當下我只發愣。講師接著解釋道「它是在描述學校教育扼殺了孩子們的想像力!」正如愛因斯坦說:「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曾幾何時我的想像力也被扼殺了?大學生連給孩子看的繪本都無法理解?接觸的社會與對現實的理解,讓我們對事物最真實的反應–「想像能力」竟在背道而馳。
所謂的對話技巧,其實就是方便人們去抉擇,而人生就是一道道無止盡的選擇題,不像基測、學測有刪去法幫助篩選,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準則應付無窮多的選項,也就是「如何在實然與應然間行動」。
探索團體與蘇式對話技巧
探索討論團體有三大重點—對話、討論、教學缺一不可,座位布置則以「ㄇ字型」或圓桌型為主。討論的主題,故事、對話、傾聽、想像力都是題材,題材選取是探索團體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別是讓參與的人發揮想像力!
「你們覺得你們無知嗎?」陳老師笑問在座各位。原來,無知是把自己倒空,清空自己才能傾聽對方在講什麼。「就像一個水壺裝的越滿,溢出的越多一樣」。
蘇格拉底曾說:「未經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他善用問答來探索他人的邏輯,秉持「無知之知」的原則詰問,讓對方承認自己無知。其實,人本來就是無知的,那樣厲害的思想家都能承認自己無知,我們平凡人又何嘗不能?
正如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不容易體會;思辨,則是很有趣的。
自組探索團體
講解討論的步驟與探索技巧後,陳老師讓大家自組探索團體,討論一個
抽象的概念—–「幸福」。
筆者這組的討論很有趣,大家的故事都大相逕庭。我們利用五個小故事,為幸福訂五個指標做投票,票數最高的—知足、開心、付出,作為我們的小結論,幸福就是「認知、情意、技能」三元素,逗得全場哄堂大笑。我們也因此進一步定義出—幸福,沒有定義,因人而異。
有組同學定義,「幸福,就是,在對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發表同學表示「自己喜歡在安靜的午後,喝咖啡、吃點心,看本書」。此一定義旋即引發全場熱烈討論。台下有同學問說「如果在對的時間,對的場合,跟不對的人呢」、「那結婚怎麼辦」一來一往中,
鬧哄哄的笑聲不絕於耳。發表同台上同學幽默回應台下許多同學的學更誠實坦言:「所以我不是每天都很幸福啊」。連陳老師都禁不住掩面而笑。
個人反思與回饋
這是一次難得的經驗能有實務操作的講座,接受到很多新穎的想法!現在歷練都是累積自己的思考方式,到教學現場,教師將會是引領思考的主體,大學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本經驗令我備感收穫的主因。
帶活動不是要聽眾隨便思考。不管教學也好,課堂報告也好,跟聽眾的互動很重要,站在台上的每一分、一秒都必須有意義。帶的活動也要有一定量的理論背景支援,而非胡亂玩一通,讓聽者一點也沒學到。期許自己帶著蘇氏聰穎的思維,設計出引人入勝的討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