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從同儕課輔看見學生學習與成長

發佈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學生學習促進組
發佈時間: 2018-07-24 17:04:15

  

學習的路上磕磕絆絆,有些知識無法獨自理解、心中有疑惑卻羞於發問,帶著困惑還是得繼續面對新的課題。

你也正面對這樣的苦惱嗎?在教學研討暨課業輔導社群裡,有一群學習熱忱的學生,樂於將自己所學分享給同儕。107年6月20日的教學研討暨課業輔導社群成果分享會由教學發展中心蔡雅薰主任主持,並邀請到物理系劉祥麟主任、數學系郭君逸老師參與,聆聽學生的成果分享之外,更回饋予學生正向鼓勵。

同儕課輔的獨特

當課業遇到問題時,學生總有選擇不提問的時候,可能是害羞、害怕或是找不到適合的求助對象。在教學研討暨課業輔導社群中,每個社群針對特定專業課程,由高年級學生或師長一同規劃、設置屬於各課程的輔導時間及方式,並由學生們攜手執行。期望透過學生們組成的學習社群,帶起一股自主學習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小老師」

在學生們主導的課業輔導中,參與者有時候是「學生」,有時候也是「小老師」!在同儕學習團體之間,產生與教室學習不一樣的效果:「學生」勇於發問了,他們找到求助的對象,也免於面對害怕向老師求助的壓力;「小老師」開始出現了,他們能幫助其他人學習,也學習如何在眾人面前闡述自己的想法。利用同儕學習,不僅可以針對各主題進行深入討論,也建立與同儕間的緊密連結,讓原本令人備感壓力的教室,變成可以安心求知的空間。
 

逐漸穩定的課輔模式

連續四個學期,數學系及化學系的同儕課輔持續進行著,也逐漸發展出屬於各專業課程的輔導方式。數學系與化學系課程都需要藉由書寫來傳遞知識,因此在課業輔導中仍然保有傳統一對多講述教學的方式,但學生們盡力使輔導方式更活潑多元,為學習添加新鮮感。化學系配合分組討論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分享自己的解題方式,學生們有機會互相了解不同的邏輯思考;數學系則配合線上即時討論模式,盡量提供學生各種討論空間。執行四個學期後,他們各自在不同的輔導方式間找到平衡。

教學研討暨課業輔導社群,提供的不只是針對課程的課業輔導,更是一個讓學生做主、自主學習的平台,或是一個討論教學策略、增進教學技能的發展空間。不僅限於理學院或科技學院的課程輔導,文學院的專業課程也逐步加入同儕輔導的行列。各專業課程的授課與學習方式不同,各社群的輔導規劃亦可見其特色,透過參與同儕學習團體,期盼學生自由構思出最合適於各課程的同儕學習模式,在未來能漸漸獨立、互助成長。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