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和與線上學習

– 混和與線上學習 –

Blaine Smith 與 Cynthia Brame 著

所謂線上課程是至少百分之80的課程內容經由線上傳遞的課程;混和(有時亦稱混成)教學則有約百分之30到80的課程內容在線上,再併與些許面對面互動。混和與線上課程不僅改變了內容如何傳遞,他們也重新定義傳統教育角色,並提供不同學習的機會。如Palloff與Pratt(2013)所形容:
線上教室是一個具潛在影響力的教與學場地,在此,新實踐與新關係可對學習做出顯著的貢獻。為駕馭這股在教育所造成的力量,教師不但需要接受科技使用上的訓練,也須改變他們建構與傳達教材的方法。做這樣的改變可能會增強學習者主動掌控其學習過程,和增進同儕間社群感發展的可能性。(第30頁)

此教學指南展示了線上與混和教學的學習可能性研究,以及促進線上課程的有效實踐。

對於混和與線上學習,研究說了什麼?

線上學習是教育採用科技中成長最快的趨勢。近期一個超過2,800所大專院校的調查(Allen & Seaman, 2013)指出以下:

在2011年上學期,有超過670萬名的高等教育學生修至少一門線上課程,較前一年增加570,000人;(圖片:670萬)

 

 

32%的高等教育學生至少拿了一門線上課程;(圖片:32%註冊)

 

 

 

提供線上學程的公立院校數從2002年的48.9%增加到2012年的70.6%;(圖片70.6% 院校)

 

77%的學術頂尖人士評估線上學習相較面授課堂,成果相同或更佳(Allen & Seaman, 2013)。(圖片:77% 認可)

 

 

在2010年,美國教育部發表了一則關於1996到2008年K-12學校與高等教育線上學習的實證研究綜合分析與審查。他們的發現顯示「平均來說,相較於傳統面授教學方式學習同樣教材的學生,在線上情境學習的學生表現稍微更好」(第xvi.頁)。此外,他們指出混和教學結合了線上與面授方式的元素,會比單純線上教學更具優勢(Means, Toyama, Murphy, Bakia & Jones, 2010)。
雖然這些結果指出與單純面授教學相比,混和學習環境更可提供學習的優勢,但研究人員仍強調這些發現「不代表線上學習是一種更好的媒介… 事實上是實驗情境(很有可能包括額外的學習時間與教材,以及更多的合作機會)中各種元素的結合產出了我們所觀察到的學習優勢」 (第xviii頁,原文強調)。換句話說,為獲取線上學習所賦予的可能優勢,由教師創造出一個互動的、富支援性的、以及合作性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是很重要的。

什麼樣的元素可讓混和與線上學習成功?

如以上所述,研究指出在有效引導的情況下,線上教育不僅可以媲美,甚至可以超越面授學習 (Means et al., 2010)。以下為一些線上教育的可能益處:

  • 以學習者為本的教育:Palloff 與 Pratt (2013)解釋道,有力的線上教師是位藉由讓學生主動參與其學習過程而「願意放棄控制學習過程」的人(第24頁)。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方法會認知到學生帶了甚麼進入線上教室-他們的背景、需求、和興趣-以及他們從中帶走的相關、有意義的結果。在教師扮演促進者的角色時,學生會被賦予更多他們將如何學習的控制權與責任,包括經由合作與人際互動的互相教學機會(Palloff & Pratt, 2013)。
  • 合作與互動學習:研究發現線上教學在學生傾向合作,而不是獨立學習時,較有成效(Means et al., 2010; Schutte, 1996)。學生線上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同步、非同步討論與小組作業。此外,線上討論的相對匿名性會帶給較安靜的學生,或是通常會被邊緣化的學生一種「公平競爭的環境」。當你預先提出問題,學生有建構周延深思回覆的機會,讓大家聽到他們的聲音,並以面授教學通常無法提供的方式,相互予以回覆(Kassop, 2003)。
  •  後設認知意識:因線上學習者有較大的自主權與執行學習過程的責任,學生對於何種行為能夠幫助他們學習的理解,以及主動地應用這些策略就顯得重要。這種對個人學習過程的意識與知識包括加強的後設認知—一種讓學生達成目標的關鍵實踐 (Bransford, Brown & Cocking, 2000)。
  • 增加彈性:線上學習提供更多彈性,因為學生可以決定他們在何時、何地學習。藉由時間與步調的自我監控,學生將能夠花更多時間在不熟悉或困難的內容上(Aslanian & Clinefelter, 2012)。
  • 即時回饋:透過電郵來往,線上學習者普遍有了接觸教師的更佳管道,並能在討論區中,從他們同儕那裡得到適時的問題回覆。此外,線上測驗與小考的設定可納入提供適時回饋的自動評分功能(Kassop, 2003)。整個學習過程中,立即的與持續的回饋對習得困難概念的理解,以及觸發檢索機制與矯正迷思概念有幫助(Thalheimer, 2008)。
  • 多模式內容:互聯網提供了龐大的互動與多模式教材,能夠用於增進各式各樣的學習者的投入度與吸引力。學習特定呈現線上多模式內容,包括經由影片、播客、螢幕錄製、視訊會議、和報告。

有什麼好的實踐方法可用?

– 設計你的線上課程

 理解你的學生:近期一個包含美國1,500名近期曾經註冊,現在已註冊,或計畫要註冊線上課程學生的調查中發現,線上學習吸引了極多樣性的學生(Aslanian & Clinefelter, 2012),但他們也找出線上學生回覆中的幾個關鍵主題:

  • 多數線上學生的生活中已肩負數種責任,因此在他們繼續進修時會追求方便性與彈性。數以百萬的中學畢業學生已轉向線上教育,因為學生可以根據他們工作與家庭責任調整他們的教育計畫,並可隨時隨地學習(第16頁)。
  • 毫無疑問地,線上學生重視線上教育提供的獨立性、自主性、和控制權。在吸引他們到線上課程的數個因素中,學生最常點出「可以在我想要的時間、地點讀書」和「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步調讀書」(第17頁)。

在你設計你的課程時,越全面性地想像將要修讀你開課的特定學生樣貌越好(Angelino, Williams & Natvig, 2007)。獲悉他們的先備知識與科技能力將會幫助你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支援,據此調整你的教學。幾個獲悉這些資訊的方式,包括請學生填寫一份線上問卷、概念盤點、或前測。此外,學生可經由線上討論或在部落格發文反思他們的先備知識與經驗。

擬定學習目標:如同面授教學,從一開始老師就應該把最終的結果記在心上,來優先擬定學習目標 (Froyd, 2008)。問你自己,課程結束時學生必須學會什麼關鍵概念與/或技巧?這問題的答案將會幫助你編繪與你學習目標對應的課程內容、活動、和評鑑,以及選擇合適的科技(Caulfield, 2011)。

要有清楚的期許:提供課堂參與的清楚指引,以及給學生課程期許與流程的清楚資訊。此外,以評分指標來清楚地傳遞學習目標與課程每個學習活動的評分條件(例如高品質線上討論),並將其納入學生評鑑(alloff & Pratt, 2013)。Lauren Palladino的研究所天文課程線上模組是一個如何盡早提供清楚期許的良好範例。

– 組織課程內容

藉由教材提供顯見的途徑,並確保指引貼文對學生是否清楚無疑。Savery (2005)解釋組織是必須的,因為線上學習者需要將課程擠進他們忙碌的時間表內。他強調盡早發布課程作業與期限,以及有清楚方向的重要性。Shea等人(Shea, Fredericksen, Pickett & Pelz, 2003; Shea, Pickett & Pelz, 2003)也解釋了清楚標出、組織課程階級與區塊階級教材,以創造出學生可追尋路徑的重要性。伊利諾大學春田分校的Burks Oakley也講解了線上教師組織技巧的重要性。
以邏輯單位或模組來組織內容,每個模組應以主要議題為中心來組織,並包含相關目標、教材及關聯活動。在模組的介紹中,包括學生應預期花多少時間在此模組的資訊。這會幫助學生以相似的步調前進(Shea, Fredericksen, Pickett & Pelz, 2003; Shea, Pickett & Pelz, 2003)。在波士頓大學的課程展示說明了此模組化的組織。

在每個模組內,以容易消化的塊狀方式呈現內容(Smith, 2008)。

  • 當你在提供文本時,將內容格式化為網頁所用,也就是將它分解成簡短的段落,並運用標題、要點、圖像與其它的格式化工具,讓網頁更容易閱讀與理解。出自於心理學家George Miller研究的「7+/-2」教學設計經驗法,則建議一個區塊應納入五到九份的資訊。這個UC爾灣分校的自訂步調、不同步課程展示了數個這裡所述的原則。
  • 當你在呈現聲音或影片檔案時,帶入簡短的敘述與長度的資訊。將這使區塊維持簡短,約二到十五分鐘,以將聽眾注意力最大化(Smith, 2008)。策略性塊狀化內容可幫助學生吸收資訊,避免資訊超載與疲憊(Garrison, Anderson & Archer, 2001)。
  • 在施行每塊教材後提供簡短回想或應用問題,幫助你的學生消化這一塊塊的教材。研究已顯示檢索練習對概念學習扮演著一個關鍵的角色(Karpicke & Blunt, 2011; Karpicke & Roediger, 2008)。

– 促進線上學習

 鼓勵後設認知意識。因線上學習者有更多自主性與責任,為他們提供計劃、監控與評鑑理解與表現的支持更是重要的(Bransford, Brown, & Cocking, 2000)。如先前所示,提供清楚的期許與清楚的學習教材途徑可幫助學生監控其步調。在「鼓勵學生後設認知」 中,Tanner(2012)提供了一些在鼓勵後設認知上可客製化的特定活動,包括前後測、反思日記、及學生在計劃、監控與評鑑他們想法時應該問自己的問題。

維持一定程度的社群存在:學生有需求或憂慮時你必須在側,並予以回覆(Savery, 2005)。教師應該做到適當程度的參與和溝通-無論是公開的或私下的-讓學生知道他/她是很在意學生的,且溝通管道是暢通的。這包括為優良參與做模範,也就是藉由回覆學生的貼文和深入提問來頻繁地對討論做出貢獻。教師對於營造促成線上社群感的溫暖且吸引人的氛圍上是有幫助的(Garrison & Vaughan, 2008; Jiang & Ting, 2000)。

提倡合作:如Palloff與Pratt(2013)所述,「合作學習過程,經由創造共同目標、共同探索、和共同的意義製造過程,可幫助學生達到更深層的知識產生。此外,合作活動可幫助減少學生在遠距學習時所產生的孤立感。」(第39頁)。我們可利用各式各樣的活動推廣合作學習,包括小組作業、個案研究、模擬、和小組討論。

提倡主動學習:Chickering 與 Ehrmann(1996)解釋「學習並非是一種旁觀運動… [學生]必須說出他們在學什麼,反思後寫下來,將它與過往經驗做連結,並運用至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必須將他們所學知識轉化成他們自己的一部份。」(第5頁)。留意線上學習者的特質,將學生的功課變得真實也很重要,也就是與真實生活經驗相關的複雜任務也可被運用在未來的活動上(Woo, Herrington, Agostinho & Reeves, 2007)。

併入數種媒體:教師常犯的關鍵錯誤是僅將紙本教材轉換給線上環境使用;利用互聯網所提供的可能性來取代,考量各種內容來源與媒體形式,來鼓勵學習並吸引偏好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生(Mayer, 2001)。CIRTL建議在為課程選擇媒體時,要思考它如何能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以及媒介會如何影響學習者(例如科技需求、下載時間、殘障)。此外,Kapus(2010)建議在將串流媒體納入課程時,應也貼上完整的逐字稿,並鼓勵學生不僅只看影片,也應閱讀逐字稿。

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援:我們不該假設全部的學生均有線上學習的經驗,或皆使用過所需的科技。藉由含括資源連結、讓學生能夠與你聯繫、以及在討論版中鼓勵合作性同儕問題解決方法來提供學習者充分的技術支援。

遵從版權規範:所述的合理使用規範可能適用於你想要擷取的版權教材。


來源引用

美國范德比大學教學中心網站授權翻譯與編輯
Translated and Adapted from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Vanderbilt University, USA
https://cft.vanderbilt.edu//cft/guides-sub-pages/blended-and-online-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