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新視野《未來新大學─課程重塑與教學創新研討會》
發佈時間: 2016-05-25 09:40:43
文/陳均旻(臺師大教學發展中心專任助理)
晴朗的天氣裡,暖暖陽光透過樹影間灑落;
在一方思考空間裡,驅走連日的陰雨,開啟一場明亮的多方對談。
“When you read, don’t just consider what the author thinks, consider what you think”,1989年電影「春風化雨」中,基汀老師微笑且堅定的對白;”think different”,1997年,深植人心的蘋果公司形象廣告是由TBWA公司所創。兩者之間的連結先按下不表,但最終所要傳達的卻是相同概念,「跳脫框架,自我發想」!20多年的歲月過去,這樣的訴求仍為普世追求,只是教育的變革是不是也跟上了腳步?
105年05月06日,臺師大教學發展中心舉辦「未來新大學─課程重塑與教學創新研討會」,很榮幸邀請到外國學者Pawel Kindler及Diane H. Sonnenwald兩位教授,共同與聽者分享「問題導向學習」及「合作學習情境」的理念與心得;此次的演說除了講述新型態教學與思考的觀念外,更側重於實作與討論結合,期盼激發在座師生於教學思維的火花。
第一場工作坊是由Dr. Pawel Kindler以「PBL教學的實踐與進行策略」為主軸,連結兩周前的「PBL教學專題演講」,延續討論此教學法的重點因素及運作關鍵,強調多樣性的體現方式及一致性的基本原則。Dr. Kindler提到,經由小組的運作方式,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與交流,將是促成學習的成功要素!
然面對再好的教學方式,面對幻想與現實的挑戰、國際文化的差異性,仍不免產生衝突點。在PBL的教學中,這般教學阻礙的因素根據統計可劃分為兩大類:「學生」與「指導者」,學生因素包含支配意識強、安靜的學生,或管理層面上面臨的的遲到早退,出缺勤情況,指導者因素則包含在帶領輔助與教學方式的差異。在工作坊的進行中,Dr.Kindler也準備了不同「教學衝突」思考點,讓與會嘉賓進行討論,共同反思化解的方式;面對在座教師所提出的疑惑「是不是有簡單的方法去避免問題產生?」,Dr. Kindler表示,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著重在怎麼去「避免」問題與挑戰,而是去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不同於「Problem case learning」教師可以給予正確答案、版本、論點去提醒學生;「Problem base learning」則要透過策略去引導學生自己發掘,而非給予答案。
本日的第二場,是由Dr. Diane所主持的「合作及協同學習環境」工作坊,強調在教學中,透過相互分享和支持,達到深度學習與理解之成效。講座一開始,Dr.Diane便讓與會者思考「為什麼需要進行合作技能與策略?」,「人類的行為是經由社會文化與科技背景所架構」其如是說,「因此透過合作,以實踐」;而在今日教學上,若只著重個人學習,思惟上總有獨善其身之感,但經由合作學習與團隊的概念,往往較能於時間內獲得更佳成效,同時彼此協助交流。
在合作及協同學習的教學範例中,最為強調的便是使用簡單的原則與材料,方能讓學習者更為快速地進入學習環境;較為著名的範例是以「替外星人蓋住所」為題進行規劃,由學習者各擔任一職,共同討論與思考,摒除過往先備知識的概念,自由發想更能讓討論帶來趣味。
本次工作坊,Dr. Diane準備了大量的樂高方塊讓與會者進行實作演練,在不言語不說明的情況下,組員們只能依靠表情與手勢來溝通拼湊,而如果是各自製作 則必須最終回歸到一個統一主題,一開始大家顯得不知所措,除卻言語溝通後,對於目標與合作關係產生不確定感,但隨著組裝過程,似乎慢慢有些默契可循;有些組別開始比手畫腳的表達,有些專注於各自的工作,有些則採取一人一磚共同搭建。高塔逐步而起,樂園隨興現蹤,伴隨著刻意壓低的驚呼與笑聲,大家投入於製作,同時也偷偷的觀察彼此。
「沒有語言對於活動是不是更有趣?或如果有了語言,是不是會更容易?」活動結束後Dr. Diane詢問各組,「 沒有了語言更有趣!」第一組同學率先發表,「我們沒有共同目標,所以一開始有點慌亂,但之後發現必須協助對方。有時輪流加上物件,有時需要抽回,因為總是會有更有趣的組合,同時也要讓別人有更多的發展」。其餘組別的同學也認為,就算都在看同樣的主題與目標,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詮釋,甚至相異性的想法!
其實這樣的概念,也正是工作坊所有的傳達的,運用不同方式促成交流,通過社交轉換成創意的來源;由做中學,更能發覺原來我們常常只會看到事情的一面發展,但通過將作品「轉彎」,才能看見不同的面相所發展的程度,才能輪流的在相異角度促進思考。
放眼未來職場,研究報告指出,由現今至2020年,全球將有7百萬個傳統的工作職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2百萬個創造、思考與溝通的專業職缺。Ptt共同創辦人戴志洋便於天下雜誌的專訪中明言,未來的世界將不再需要把人類訓練成機器了,所以更該重新省視,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學習者真正需要的呢?或許便是從「人」的角度去思考才會有答案。而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更能輔助推廣這樣的理念?便回歸本次工作坊的宗旨;「未來新大學」,需要的是經由平行網絡互動達到垂直進擊,軟實力的培養,始於新思維的建立;在這個明亮的午後,我們期待,透過工作坊精彩的分享與討論,開創更豐富的視野藍圖!